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5 10:18:01

出自唐代李白的《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随。皎如飛鏡臨丹阙,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甯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複春,嫦娥孤栖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譯文及注釋

譯文青天上明月高懸起于何時?我現在停下酒杯且一問之。人追攀明月永遠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卻與人緊緊相随。皎潔得如鏡飛升照臨宮阙,綠煙散盡發出清冷的光輝。隻能看見每晚從海上升起,誰能知道早晨在雲間隐沒。月亮裏白兔搗藥自秋而春,嫦娥孤單地住着與誰爲鄰?現在的人見不到古時之月,現在的月卻曾經照過古人。古人與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隻希望對着酒杯放歌之時,月光能長久地照在金杯裏。

注釋題下作者自注:故人賈淳令予問之。丹阙:朱紅色的宮殿。綠煙:指遮蔽月光的濃重的雲霧。但見:隻看到。甯知:怎知。沒(mò):隐沒。白兔搗藥:神話傳說月中有白兔搗仙藥。西晉傅玄《拟天問》:“月中何有,白兔搗藥”。嫦娥:神話中的月中女神。傳說她原是後羿的妻子,偷吃了羿的仙藥,成爲仙人,奔入月中。見《淮南子·

·覽冥訓》。當歌對酒時:在唱歌飲酒的時候。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金樽:精美的酒具。

賞析

  “把酒問月”這詩題就是作者絕妙的自我造象,那飄逸浪漫的風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題下原注:“故人賈淳令予問之。”彼不自問而令予問之,一種風流自賞之意溢于言表。

  悠悠萬世,明月的存在對于人間是一個魅人的宇宙之謎。“青天有月來幾時”的劈頭一問,對那無限時空裏的奇迹,大有神往與迷惑交馳之感。問句先出,繼而具體寫其人神往的情态。這情态從把酒“停杯”的動作見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來的一問分明帶有幾分醉意,從而倍有詩味。二句語序倒裝,以一問攝起全篇,極富氣勢感。開篇從手持杯酒仰天問月寫起,以下大抵兩句換境換意,盡情詠月抒懷。緊接二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随”意謂:明月高懸,欲攀不能,使人感到可望難即,莫測高遠;可是不管夜間人們走到哪裏,随時都得到月光的照拂,相與同行,如在身邊,于是距離頓消。兩句一冷一熱,亦遠亦近,若離若即,道是無情卻有情。寫出明月于人既可親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運用維妙維肖。回文式句法頗具唱歎之緻。再接下二句對月色作描繪:皎皎月輪如明鏡飛升,下照宮阙,雲翳(“綠

煙”)散盡,清光煥發。以“飛鏡”作譬,以“丹阙”陪襯俱好,而“綠煙滅盡”四字尤有點染之功。此處寫出了一輪圓月初爲雲遮,然後揭開紗罩般露出嬌面,那種光彩照人的美麗。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攬接。不意下文又以一問将月的形象推遠:“但見宵從海上來,甯知曉向雲間沒?”月出東海而消逝于西天,蹤迹實難測知,偏能月月循環不已。“但見”“甯知”的呼應足傳詩人的驚奇,他從而浮想聯翩,究及那難以稽考的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月中白兔年複一年不辭辛勞地搗藥,爲的是什麽?碧海青天夜夜獨處的嫦娥,該是多麽寂寞?語中對神物、仙女深懷同情,其間流露出詩人自己孤苦的情懷。這面對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從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實爲一個,而今人古人則不斷更叠。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亦意味“古人不見今時月”;說“今月曾經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語備極重複、錯綜、回環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數,隻如逝水,然而他們見到的明月則亘古如斯。後二句在前二句基礎上進一步把明月長在而人生短暫之意渲染得淋漓盡緻。前二句分說,後二句總括,詩情哲理并茂,讀來意味深長,回腸蕩氣。最後二句則結穴到及時行樂的主意上

來。曹操詩雲:“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此處略用其字面,流露出同一種人生感喟。末句“月光長照金樽裏”,形象鮮明獨特。從無常求”常“,意味隽永。至此,詩情海闊天空地馳騁一番後,又回到詩人手持的酒杯上來,完成了一個美的巡禮,使讀者從這一形象回旋中獲得極深的詩意感受。

  全詩感情飽滿奔放,語言流暢自然,極富回環錯綜之美。詩人由酒寫到月,又從月歸到酒,用行雲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與人生反複對照,在時間和空間的主觀感受中,表達了對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層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問》,下啓蘇轼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創作背景

  此詩作年難定。根據《把酒問月》題下自注,此詩是作者應友人之請而作的。有人認爲作于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随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出自唐代李白的《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译文注释

译文青天上明月高悬起于何时?我现在停下酒杯且一问之。人追攀明月永远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皎洁得如镜飞升照临宫阙,绿烟散尽发出清冷的光辉。只能看见每晚从海上升起,谁能知道早晨在云间隐没。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娥孤单地住着与谁为邻?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之月,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过古人。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注释题下作者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丹阙:朱红色的宫殿。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但见:只看到。宁知:怎知。没(mò):隐没。白兔捣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西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嫦娥:神话中的月中女神。传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偷吃了羿的仙药,成为仙人,奔入月中。见《淮南子·

·览冥训》。当歌对酒时:在唱歌饮酒的时候。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金樽:精美的酒具。

赏析

  “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紧接二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意谓:明月高悬,欲攀不能,使人感到可望难即,莫测高远;可是不管夜间人们走到哪里,随时都得到月光的照拂,相与同行,如在身边,于是距离顿消。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运用维妙维肖。回文式句法颇具唱叹之致。再接下二句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

烟”)散尽,清光焕发。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此处写出了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那种光彩照人的美丽。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不意下文又以一问将月的形象推远:“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出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偏能月月循环不已。“但见”“宁知”的呼应足传诗人的惊奇,他从而浮想联翩,究及那难以稽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是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该是多么寂寞?语中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孤苦的情怀。这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后二句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最后二句则结穴到及时行乐的主意上

来。曹操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此处略用其字面,流露出同一种人生感喟。末句“月光长照金樽里”,形象鲜明独特。从无常求”常“,意味隽永。至此,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手持的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的巡礼,使读者从这一形象回旋中获得极深的诗意感受。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此诗作年难定。根据《把酒问月》题下自注,此诗是作者应友人之请而作的。有人认为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78780.html

上一篇:美无度,殊异乎公路。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