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10-15 10:05:56

出自唐代姚合的《閑居》

不自識疏鄙,終年住在城。過門無馬迹,滿宅是蟬聲。帶病吟雖苦,休官夢已清。何當學禅觀,依止古先生?譯文及注釋

譯文不知道自己生性疏懶粗鄙,一年到頭住在繁華的都城。門前從來沒有車馬的痕迹,院子裏盡是一片蟬的叫聲。身上有病痛吟詩雖覺辛苦,不再做官夢境已變得幽清。什麽時候去學學禅機參悟,皈依佛家好古修道的先生。

注釋疏鄙:粗野,俗陋。這裏指詩人自己疏懶的性格。過門:登門;上門。休官:辭去官職。禅(chán)觀:即禅理、禅道,學佛參禅。禅,梵語“禅那”的省略,意“靜思自虐”,“思維修”,爲心注一境、正深思慮的意思。觀,即觀照。古先生:道家對佛的稱呼。

賞析

  姚合極稱賞王維的詩,特别追求王詩中的一種“靜趣”,此詩就反映了這個傾向。

  首兩句:“不自識疏鄙,終年住在城。”姚合自稱“野性多疏惰”(《閑居遣懷》其八)。一個性格疏懶,習于野性的人,認爲不适宜爲官臨民,這在旁觀者看是很清楚的。而自己偏不了解這點,終年住在城裏,絲竹亂耳,案牍勞形,求靜不得,求閑不能,皆由于自己的“不自識”。本不樂于城市,今終年住在城裏,總得自己尋個譬解。古人說,大隐隐于市,因此認爲在城市亦算是隐居。“縣去帝城遠,

,爲官與隐齊。”(《武功縣詩》)自己作這樣一番解釋,是明心迹,也見心安理得了。這兒寫身處縣城,卻透露了心地的靜趣。

  景況也确是這樣:“過門無馬迹,滿宅是蟬聲。”這第二聯寫的正是适應自己疏鄙之性的境地,從首二句一氣貫注而來。沒有馬迹過門,就是表明來訪者稀少,爲官很清閑。蟬聲聒噪,充滿庭院,是因無人驚擾,反覺鬧中處靜;寫的滿耳聲音,卻從聲音中暗透一個“靜”字。上句寫出清閑,下句寫出清靜。正是于有聲處見無聲,反感靜意籠罩。

  在這清閑、清靜的城中一隅,詩人是“帶病吟雖苦,休官夢已清”。這第三聯從“病”寫性情。病,帶點小病,舊時往往成爲士大夫的風雅事;病而不廢吟詠,更顯得閑情雅緻。現今“休官”,連小小的職務也不擔任之後,真是夢境也感到很清閑,很清靜了。寫來步步幽深,益見靜境。唐人由于受佛家思想影響,有所謂更高一層的境界,就是把生活逃遁于“禅”,所以第四聯作者自問:“何當學禅觀,依止古先生?”何時能摒除一切萦心的俗務,求古先生(指佛)學這種禅觀呢?觀,即觀照。妄念既除、則心自朗然無所不照。這樣的境界,就是禅觀(即禅理、禅道),是清閑、清靜的更高一境。借禅理說心境,表現了詩人對當時吏治腐敗、社會

黑暗的鄙視厭惡之情,成功地描摹了作者所追求的藝術上靜趣的境界。

  姚合是寫五律的能手。他刻意苦吟,層層寫來,一氣貫注;詩句平淡文雅,樸直中寓工巧,而又暢曉自然,所以爲佳。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姚合從秘書少監之職退下來之後,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姚合從一開始做官,就表現得三心二意,且抱着隐居的态度,緻仕後更有向禅之心。此詩即表現其禅心,可與另一首禅詩《謝韬光上人贈百齡藤杖》以及其友人朱慶馀的《與賈島顧非熊無可上人宿萬年姚少府宅》一詩相互印證。

作者簡介

姚合,陝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文宗太和中前後在世。以詩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進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稱爲姚武功。調富平、萬年尉。寶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曆監察禦史,戶部員外郎。出任荊、杭二州刺史。後爲給事中,陝、虢觀察使。與馬戴、費冠卿、殷堯藩、張籍遊,李頻師事之。詩與賈島齊名,號稱“姚、賈”。仕終秘書監。合著有詩集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及選王維、祖詠等十八人詩,爲極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詩聯,叙其措意,各有體要,撰詩例一卷,(均《唐才子傳》)并傳于世。

出自唐代姚合的《闲居》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译文注释

译文不知道自己生性疏懒粗鄙,一年到头住在繁华的都城。门前从来没有车马的痕迹,院子里尽是一片蝉的叫声。身上有病痛吟诗虽觉辛苦,不再做官梦境变得幽清。什么时候去学学禅机参悟,皈依佛家好古修道的先生。

注释疏鄙:粗野,俗陋。这里指诗人自己疏懒的性格。过门:登门;上门。休官:辞去官职。禅(chán)观:即禅理、禅道,学佛参禅。禅,梵语“禅那”的省略,意“静思自虐”,“思维修”,为心注一境、正深思虑的意思。观,即观照。古先生:道家对佛的称呼。

赏析

  姚合极称赏王维的诗,特别追求王诗中的一种“静趣”,此诗就反映了这个倾向。

  首两句:“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姚合自称“野性多疏惰”(《闲居遣怀》其八)。一个性格疏懒,习于野性的人,认为不适宜为官临民,这在旁观者看是很清楚的。而自己偏不了解这点,终年住在城里,丝竹乱耳,案牍劳形,求静不得,求闲不能,皆由于自己的“不自识”。本不乐于城市,今终年住在城里,总得自己寻个譬解。古人说,大隐隐于市,因此认为在城市亦算是隐居。“县去帝城远,

,为官与隐齐。”(《武功县诗》)自己作这样一番解释,是明心迹,也见心安理得了。这儿写身处县城,却透露了心地的静趣。

  景况也确是这样:“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这第二联写的正是适应自己疏鄙之性的境地,从首二句一气贯注而来。没有马迹过门,就是表明来访者稀少,为官很清闲。蝉声聒噪,充满庭院,是因无人惊扰,反觉闹中处静;写的满耳声音,却从声音中暗透一个“静”字。上句写出清闲,下句写出清静。正是于有声处见无声,反感静意笼罩。

  在这清闲、清静的城中一隅,诗人是“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这第三联从“病”写性情。病,带点小病,旧时往往成为士大夫的风雅事;病而不废吟咏,更显得闲情雅致。现今“休官”,连小小的职务也不担任之后,真是梦境也感到很清闲,很清静了。写来步步幽深,益见静境。唐人由于受佛家思想影响,有所谓更高一层的境界,就是把生活逃遁于“禅”,所以第四联作者自问:“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何时能摒除一切萦心的俗务,求古先生(指佛)学这种禅观呢?观,即观照。妄念既除、则心自朗然无所不照。这样的境界,就是禅观(即禅理、禅道),是清闲、清静的更高一境。借禅理说心境,表现诗人对当时吏治腐败、社会

黑暗的鄙视厌恶之情,成功地描摹了作者所追求的艺术上静趣的境界。

  姚合是写五律的能手。他刻意苦吟,层层写来,一气贯注;诗句平淡文雅,朴直中寓工巧,而又畅晓自然,所以为佳。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姚合从秘书少监之职退下来之后,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姚合从一开始做官,就表现得三心二意,且抱着隐居的态度,致仕后更有向禅之心。此诗即表现其禅心,可与另一首禅诗《谢韬光上人赠百龄藤杖》以及其友人朱庆馀的《与贾岛顾非熊无可上人宿万年姚少府宅》一诗相互印证。

作者简介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77918.html

上一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