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10-10 21:53:57

出自唐代李白的《公無渡河》

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裏觸龍門。波滔天,堯咨嗟。大禹理百川,兒啼不窺家。殺湍湮洪水,九州始蠶麻。其害乃去,茫然風沙。被發之叟狂而癡,清晨臨流欲奚爲。旁人不惜妻止之,公無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難憑,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長鲸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間。箜篌所悲竟不還。譯文及注釋

譯文黃河之水從西而來,它決開昆侖,咆哮萬裏,沖擊着龍門。堯帝曾經爲這滔天的洪水,發出過慨歎。大禹也爲治理這泛濫百川的沮天洪水,不顧幼兒的啼哭,毅然别家出走。在治水的日子裏,他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心勤勞爲公。這才治住了洪水,使天下人民恢複了男耕女織的太平生活。雖然消除了水害,但是留下了風沙的禍患。古時有一個狂夫,他披頭散發大清早便沖出門去,要徒步渡河。别人隻是在一旁看熱鬧,隻有他的妻子前去阻止他,在後面喊着要他不要渡河,可是他偏要向河裏跳。猛虎雖可縛,大河卻不可渡,這位狂夫果然被水所溺,其屍首随波逐流,漂至大海。被那白齒如山的長鲸所吞食。其妻彈着箜篌唱着悲歌,可惜她的丈失再也回不來了。

注釋昆侖:昆侖山。龍門:即龍門山,在今陝西韓城東北五十裏,黃河流經其間。理:即治理,唐人避唐高宗諱,改“治”爲

爲“理”。窺家:大禹在外治水八年,三過家門而不入。風沙,此句的意思是水雖不至于有滔天之禍,仍有風沙之害。憑:徒步渡過河流。

鑒賞

  李白的這首《公無渡河》開篇就将巨筆伸向了蒼茫遼遠的往古——“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裏觸龍門”!詩中以突兀驚呼之語,寫它在霎那間沖決力量和氣勢的象征——橫亘天地的昆侖山;随即挾着雷鳴般的“咆哮”,直撞“萬裏”之外的“龍門”(今山西河津縣西北)。詩人隻寥寥兩筆,就在“昆侖”、“龍門”的震蕩聲中,展現了“西來”黃河的無限聲威。“波滔天,堯咨嗟”!滔天巨浪吞噬了無數生民,茫茫荒古,頓時充斥了帝堯放勳的浩然歎息:因爲詩中用的是三言短句,這歎息之音,聽來便愈加激切。

  于是,“大禹”出現了。大禹治水的神話傳說,本可以激發詩人的許多奇思。但此節重在描述黃河,故詩中僅以“大禹理百川”四句帶過,以表現桀骜狂暴的洪水在這位英雄腳下的馴服。 然而,在“殺湍堙洪水”的近景上,詩人添了幾聲大禹之子“兒啼”,“兒啼不歸家”,寥寥五個字就使一位爲公忘私、“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英雄風貌,由此躍然紙上。黃河的荒古之害從此驅除,但它的浪波在洶湧歸道之際,卻在兩岸留下了“茫然風沙”! 以上一節從荒

古的河害,寫到滔天洪水的平治。 不僅展現了黃河那西“決昆侖”、東“觸龍門”的雄奇之境,更讓讀者從它 “波滔天”的曆史危害中,領略了它所獨具的狂暴肆虐之性。爲下文作足了鋪墊。 而今,那白發之叟,竟想“憑河”(涉水渡河)而渡,難道就不怕被它吞沒?

  詩之後一節,正以極大的困惑,向悲劇主人公發出了呼喊:“被發之叟狂而癡,清晨臨流欲奚爲?”這呼喊仿佛是“狂夫”之妻的陡然驚呼!因爲詩人緊接狂夫“臨流”之後,就急速推出了那位“旁人不惜妻止之”的深情妻子。于是,全詩的情景發生了驚人的突變:在轟然震蕩的浪濤聲中,詩人自身隐去了,眼前隻留下了一位悲恸而歌的蓬發婦人:“虎可搏,河難憑。公果溺死流海湄(水邊)。有長鲸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間!”詩中以誇張的筆墨,痛歌狂叟的溺死浪波,終于作了巨若“ 雪山”的鲸齒冤魂。這景象是恐怖的。何況又從“援箜篌而歌” 的狂夫之妻的恸哭聲中寫來,更覺有一種天旋地轉、恻怛號泣之悲。那“公乎!公乎”的呼叫,聲聲震顫在讀者耳邊,實在令人不忍卒聽。結尾詩人陡變雙行體爲單行,似乎被悲憤籠罩,無以複言,便擲筆而歎:“箜篌所悲竟不還!”全詩就這樣結束了。黃河的裂岸濤浪卻還在洶湧,“ 狂夫”

之妻的恻怛號泣還壓過浪波,在長天下回蕩!

  從詩中對黃河的描述看,它那狂暴肆虐、滔天害民之形,似乎頗有象征意味;至于“白齒若雪山”的“長鲸”,似乎更是另有所指。倘說它是對猖獗“河北”的安史之亂的隐喻(如《北上行》一詩,即以“奔鲸夾黃河”喻安祿山之亂軍),那麽“臨流”“憑河”的“披發之叟”又喻指誰?或者這隻是一首抒寫《公無渡河》“本事”的悲歌,并無其它寄寓之情? 可以肯定:古歌中“白首狂夫”的渡河故事,經過李白的再創造,帶有了更強烈的悲劇色彩。那位“狂而癡”的披發之叟,似乎正苦苦地追求着什麽。其中未嘗沒有詩人執着追求理想的影子在中。

創作背景

  此詩具體作年難以考證。大多數人認爲此詩作于安祿山反叛前,李白去幽州(北京)自費偵探的時候。也有人認爲可能寫在永王李璘被平叛以後,當永王使韋子春帶着五百兩黃金來三請李白下山的時候。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随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出自唐代李白《公无渡河》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译文注释

译文黄河之水从西而来,它决开昆仑,咆哮万里,冲击着龙门。尧帝曾经为这滔天的洪水,发出过慨叹。大禹也为治理这泛滥百川的沮天洪水,不顾幼儿的啼哭,毅然别家出走。在治水的日子里,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勤劳为公。这才治住了洪水,使天下人民恢复了男耕女织的太平生活。虽然除了水害,但是留下了风沙的祸患。古时有一个狂夫,他披头散发大清早便冲出门去,要徒步渡河。别人只是在一旁看热闹,只有他的妻子前去阻止他,在后面喊着要他不要渡河,可是他偏要向河里跳。猛虎虽可缚,大河却不可渡,这位狂夫果然被水所溺,其尸首随波逐流,漂至大海。被那白齿如山的长鲸所吞食。其妻弹着箜篌唱着悲歌,可惜她的丈失再也回不来了。

注释昆仑:昆仑山。龙门:即龙门山,在今陕西韩城东北五十里,黄河流经其间。理:即治理,唐人避唐高宗讳,改“治”为

为“理”。窥家:大禹在外治水八年,三过家门而不入。风沙,此句的意思是水虽不至于有滔天之祸,仍有风沙之害。凭:徒步渡过河流。

鉴赏

  李白的这首《公无渡河》开篇就将巨笔伸向了苍茫辽远的往古——“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诗中以突兀惊呼之语,写它在霎那间冲决力量和气势的象征——横亘天地的昆仑山;随即挟着雷鸣般的“咆哮”,直撞“万里”之外的“龙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诗人只寥寥两笔,就在“昆仑”、“龙门”的震荡声中,展现了“西来”黄河的无限声威。“波滔天,尧咨嗟”!滔天巨浪吞噬了无数生民,茫茫荒古,顿时充斥了帝尧放勋的浩然叹息:因为诗中用的是三言短句,这叹息之音,听来便愈加激切。

  于是,“大禹”出现了。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本可以激发诗人的许多奇思。但此节重在描述黄河,故诗中仅以“大禹理百川”四句带过,以表现桀骜狂暴的洪水在这位英雄脚下的驯服。 然而,在“杀湍堙洪水”的近景上,诗人添了几声大禹之子“儿啼”,“儿啼不归家”,寥寥五个字就使一位为公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风貌,由此跃然纸上。黄河的荒古之害从此驱除,但它的浪波在汹涌归道之际,却在两岸留下了“茫然风沙”! 以上一节从荒

古的河害,写到滔天洪水的平治。 不仅展现了黄河那西“决昆仑”、东“触龙门”的雄奇之境,更让读者从它 “波滔天”的历史危害中,领略了它所独具的狂暴肆虐之性。为下文作足了铺垫。 而今,那白发之叟,竟想“凭河”(涉水渡河)而渡,难道就不怕被它吞没?

  诗之后一节,正以极大的困惑,向悲剧主人公发出了呼喊:“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这呼喊仿佛是“狂夫”之妻的陡然惊呼!因为诗人紧接狂夫“临流”之后,就急速推出了那位“旁人不惜妻止之”的深情妻子。于是,全诗的情景发生了惊人的突变:在轰然震荡的浪涛声中,诗人自身隐去了,眼前只留下了一位悲恸而歌的蓬发妇人:“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水边)。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诗中以夸张的笔墨,痛歌狂叟的溺死浪波,终于作了巨若“ 雪山”的鲸齿冤魂。这景象是恐怖的。何况又从“援箜篌而歌” 的狂夫之妻的恸哭声中写来,更觉有一种天旋地转、恻怛号泣之悲。那“公乎!公乎”的呼叫,声声震颤在读者耳边,实在令人不忍卒听。结尾诗人陡变双行体为单行,似乎被悲愤笼罩,无以复言,便掷笔而叹:“箜篌所悲竟不还!”全诗就这样结束了。黄河的裂岸涛浪却还在汹涌,“ 狂夫”

之妻的恻怛号泣还压过浪波,在长天下回荡!

  从诗中对黄河的描述看,它那狂暴肆虐、滔天害民之形,似乎颇有象征意味;至于“白齿若雪山”的“长鲸”,似乎更是另有所指。倘说它是对猖獗“河北”的安史之乱的隐喻(如《北上行》一诗,即以“奔鲸夹黄河”喻安禄山之乱军),那么“临流”“凭河”的“披发之叟”又喻指谁?或者这只是一首抒写《公无渡河》“本事”的悲歌,并无其它寄寓之情? 可以肯定:古歌中“白首狂夫”的渡河故事,经过李白的再创造,带有了更强烈的悲剧色彩。那位“狂而痴”的披发之叟,似乎正苦苦地追求着什么。其中未尝没有诗人执着追求理想的影子在中。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作年难以考证。大多数人认为此诗作于安禄山反叛前,李白去幽州(北京自费侦探的时候。也有人认为可能写在永王李璘被平叛以后,当永王使韦子春带着五百两黄金来三请李白下山的时候。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72659.html

上一篇:人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