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故事>成语故事

莫言:有一种幸福叫家有老妻

发布时间:2022-04-22 11:40:01

  2012年10月11日19時,諾貝爾文學獎花落中國作家莫言。莫言成爲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引起世界關注。然而,面對接踵而至的贊譽,莫言卻表現得很淡然,因爲對他來說,自己最大的成功,不是寫出了多少名篇,而是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高粱地旁,妻子的背影是天底下最美的風景

  莫言本名管谟業,1955年出生在山東省高密縣平安村一個農民家庭。童年時,因趕上三年自然災害,莫言幾乎瘦成一根豆芽,一顆大腦袋顯得更加突兀。爲了填飽肚子,野草、樹皮,他什麽都吃過,甚至連煤塊都敢啃。

  莫言小時候有過兩個夢想,一個是能吃上肥肉餡兒的餃子,另一個就是長大後能娶石匠的女兒。因爲家裏窮得叮當響,所以周圍的夥伴們常常嘲笑莫言将來娶不上媳婦,而莫言也經常爲此感到擔憂。而那時村裏的石匠家有位漂亮姑娘,年方二八,生得濃眉大眼,身材健碩,很符合莊稼人的審美觀。于是,這位漂亮姑娘就成了莫言心目中最理想的媳婦人選。他常常幻想,要是自己長大之後,能娶到石匠的女兒,那該多好啊!

  莫言20歲那年,進入棉花廠當了工人,而那時候石匠家的女兒也早已嫁人生子,終日忙碌在田間地頭,爲家務和農活操勞着。雖然如此,但在莫言心中,依然埋藏着一個夢想,那就是娶一個像石匠家女兒一樣勤勞淳樸的姑娘。因爲,在他心目中,那些幹得了粗活、吃得了苦頭的婦女才是中國女性最美好的形象。懷揣着這樣的念想,一個姑娘走進了莫言的視線,她就是棉花廠的女工杜勤蘭。

  杜勤蘭不算漂亮,但淳樸利落,一點也沒有年輕女子的嬌氣,頗能吃苦耐勞。看到杜勤蘭的第一眼,莫言就對這個質樸的姑娘産生了好感,認定了她将來必能成爲賢妻良母。但在那個封閉的年代,大多數年輕人都十分内斂,加上莫言總覺得自己的條件不好,配不上杜勤蘭,所以一直将愛慕隐藏在了心底,從未向任何一個人提起。

  後來莫言當了兵,成爲一名軍人,他才覺得自己有了向姑娘提親的資格。于是,他特地利用探親假的時間回了趟老家,從村裏請了位媒人,跑到杜勤蘭家提親。

  那時,女孩們判定一個男人值不值得嫁的唯一标準,既不是能力也不是才幹,而是這個人是不是老實可靠,恰好莫言就是一個木讷而老實的漢子,所以杜勤蘭對莫言的印象還算不錯,認爲他值得托付終身。就這樣,杜勤蘭同意了與莫言的婚事,兩個人很快開了證明領了證,在老家辦了一桌簡單的酒席。然後,莫言便回到了部隊,杜勤蘭留在家中操持家務。

  事實證明莫言果然沒有看錯人,杜勤蘭的确是勤勞能幹的好媳婦,照顧老人,做飯務農樣樣都做得很好。有杜勤蘭在,莫言幾乎什麽都不用操心。于是,他把心思都花在了讀書寫作上,經過幾年的努力,終于在1981年發表了第一篇小說《春夜雨霏霏》。

  同年,莫言和杜勤蘭的女兒笑笑出生了。爲了照料女兒,杜勤蘭辭去了棉花廠的工作,開始在家務農并照料孩子。莫言覺得虧欠了妻子,抱歉地對她說:&ldquo你好不容易當了工人,現在爲了這個家又工轉農了,還要下地做農活,真是委屈你了。&rdquo沒想到杜勤蘭卻幽默地說:&ldquo有啥可委屈的,工農本是一家,再說了,我務農也是爲了支持你當兵,咱家也算是擁軍專業戶了。&rdquo

  聽了妻子的話,莫言感動得不知道說什麽,隻好搶着下田幫妻子幹活,兩個人一起忙碌在田間地頭,給農作物澆水施肥。農活幹完,已是傍晚時分,火紅的晚霞燃燒在天際,映襯着大片的高粱地,景象蔚爲壯觀,看着晚霞映襯下妻子紅彤彤的背影,莫言感覺那就是天底下最美的畫面。

  1982年,莫言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此後一直留在北京學習和寫作。而杜勤蘭則繼續留在家鄉照顧全家老小。因爲想念妻小,莫言每個月都會寫信回家,考慮到妻子識字少,他總會想辦法用最簡單的字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時還會在信裏畫個胖胖的男人,男人穿着厚厚的棉襖正在大口吃饅頭,意思是自己在外面吃得飽穿得暖,讓妻子放心有時莫言還會描畫過年時的場景:一個胖胖的男人和一個女人抱着孩子圍着土炕吃餃子,窗外是一串串鞭炮。杜勤蘭一看就明白了,丈夫這是盼着過年回家吃自己包的餃子呢!

  爲了看明白丈夫寄來的書信,杜勤蘭也變得格外好學起來。她下田之後常常跟着讀小學的女兒學習拼音和漢字,還常常抱着字典查生字,沒多久就掌握了小學階段的常用字,這下子看丈夫的信可就一點都不吃力了。

  名滿天下,心中的愛還是那不變的唯一

  因爲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莫言經常看書和寫作到深夜。肚子餓了,他就用大蔥煮水喝,久而久之,就患上了胃潰瘍,一到飯點就開始胃疼,隻能靠吃藥來鎮痛。

  一次偶然的機會,杜勤蘭從一位回家探親的老鄉那裏得知丈夫患上了胃病,她十分着急,思來想去終于想到了一個好辦法。當天下午,杜勤蘭就來到山上,采了許多治胃病的中草藥,然後将它們熬成藥湯,用湯汁和上高粱面做成煎餅,托人帶給北京的莫言。于是,莫言再熬夜的時候,就吃上了妻子特制的宵夜,每次肚子餓了,他就會小心地撕下一小塊煎餅,放在嘴裏慢慢咀嚼,讓略帶草藥香氣的高粱味道在口腔中彌漫。在這種閉目享受中,他便仿佛看到了千裏之外的故鄉,還有家中正倚門守望遠方的妻子。

  1987年,莫言的作品被改編成了電影《紅高粱》,電影上映後,全國很快掀起了&ldquo高粱熱&rdquo,莫言也立刻出名了。不少女性紛紛向他示愛,其中也不乏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貌美者,但莫言一一回絕了。有個女孩特别執着,她不斷地向莫言表白,并且調查了他的家庭情況。她對莫言說:&ldquo你和你妻子根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你們的學識水平、文化層次根本就不對等,肯定會出現交流上的障礙,與其等到将來決裂,還不如早點好聚好散,去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rdquo女孩還表示,自己願意像魯迅背後的許廣平一樣陪伴在他的身邊,做他的紅顔知己。但是,莫言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女孩的好意,并且告訴她,自己和妻子之間是有愛情的。有時候愛情和學識、地位無關,但和靈魂的覺知有關,他早已認定家中的糟糠之妻就是和自己相伴一生的人,這個想法永不變更。

  爲了避免女粉絲們繼續&ldquo騷擾&rdquo自己,莫言幹脆向部隊申請了住房,将妻女都接到了北京。杜勤蘭沒有學曆,找不到工作,隻好在家裏當家庭婦女。有一天,杜勤蘭突然對莫言說:&ldquo老管,隔壁的小劉跟我說,咱倆很像胡适和江秀冬,我覺得也是。你看,你這麽高的學問,就跟胡适一樣我呢,就是一農村大嬸兒,跟江秀冬差不多。就隻有一樣,你沒胡适那麽怕老婆。&rdquo聽到杜勤蘭的話,莫言感到大爲驚奇,問她:&ldquo你還知道胡适和江秀冬?不簡單呀!&rdquo杜勤蘭做出一副&ldquo那可不&rdquo的得意神色,回敬道:&ldquo難道就許你學習,不許我進步呀,告訴你,我雖然沒上過幾天學,可是一直在跟着女兒學習,我還經常去公園裏聽人家說書,和北京老大爺老大娘們聊天,學到的東西也不比你少。&rdquo聽了杜勤蘭的話,莫言大樂,笑着說:&ldquo是是是,你也進步我也進步,咱們一家人都進步。不過,咱們跟胡适夫妻倆可不一樣,胡适的老婆是他媽給選的,他對她好是爲了孝順母親。可你是我自己選中的,咱倆是自由戀愛,我對你好,那可都是爲了這顆心呀!&rdquo聽了莫言的話,杜勤蘭樂得眉開眼笑,别提有多舒心了。

  因爲一直生活在鄉下,所以莫言的女兒笑笑初到北京時十分不适應,表現得特别羞怯,總覺得自己特别土,也沒學過鋼琴和舞蹈等特長,比不上自己的同學們。杜勤蘭就常常教育女兒,要她擺正心态好好學習,不要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有一次,笑笑問母親:&ldquo媽,你跟爸爸這麽個大作家在一起,難道就不自卑嗎?會不會覺得很有壓力?&rdquo杜勤蘭笑了,問女兒:&ldquo我爲什麽要自卑呢?這個家需要他,也需要我,我雖然不出去上班,卻一點都不少做事,你爸也認可我的勞動,既然我這麽重要,幹嘛還要自卑呢?&rdquo一句話,就把笑笑逗笑了。

  爲了幫助笑笑調整心态,杜勤蘭和莫言進行了交流,最後決定幫助孩子培養課外特長,讓她變得自信起來。于是,在杜勤蘭的建議下,莫言開始教笑笑寫毛筆字,還給她買了不少圖書,着重培養笑笑的寫作特長。爲了鼓勵笑笑,杜勤蘭也常常跟她一起學習,母女二人你追我趕,學得十分帶勁。後來,笑笑的字寫得越來越好,作文也經常被老師當做範文朗讀,還在作文競賽中拿到了名次。笑笑變得開朗自信起來,學習成績突飛猛進,1998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山東大學外語學院。

  懂得,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幸福

  在《周易》的八卦當中,乾象征着男人,代表健進和向上,而坤則代表了女人,象征着包容和安甯。傳統文化認爲,隻有有福之人才能娶到安靜勤勉、包容淡定的女子。而莫言常說,自己就相當有福氣,因爲他的妻子包攬了中國女性身上最美好的品質,更重要的是,她還是最懂自己的那個人。

  莫言一生清貧,且古道熱腸,肯爲朋友仗義疏财。有一次,爲了給朋友做擔保,他甚至向出版社抵押了自己的全部書稿。正因如此,他本來就不豐厚的稿費和工資總是用得特别快,一直沒有攢下什麽錢,杜勤蘭勤儉持家,卻從不抱怨,相反,她覺得一切都是應該的。有一次,莫言拿到了一筆3萬元的稿費後,就悉數交給了杜勤蘭。杜勤蘭還沒有來得及存入銀行,莫言的一位朋友就上門拜訪,說嶽母要動手術急需用錢,想問莫言借錢,因爲莫言外出開會聯系不到他,隻好來拜訪杜勤蘭。杜勤蘭二話沒說,就把手裏的錢交給了對方。女兒笑笑嗔怪媽媽也不提前問爸爸一聲,杜勤蘭說:&ldquo治病是十萬火急的事,可不敢耽誤了人家,就算你爸爸知道了,也隻會說我做得對。&rdquo

  果然,莫言回到家,聽說妻子已經把錢借出去了,連說做得好,還叮囑杜勤蘭,以後有人急用錢的話,直接取給他們就是了,不必再問自己,以免耽誤了人家的事。杜勤蘭笑了:&ldquo這我還不知道?倒要你來囑咐我了&hellip&hellip&rdquo

  因爲經濟并不寬裕,所以杜勤蘭每次去菜場總會買上一大籃蔬菜,卻很少買肉,有人問她,莫言老師這麽大的作家,一定賺了不少稿酬吧,怎麽總也看不見你家吃肉呢?杜勤蘭就呵呵一笑,告訴對方說:&ldquo我們這是安步以當車,晚食以當肉呢!再說了,素食多養生啊,老管都這麽胖了,可不敢再給他肉吃了!&rdquo看見這幅場景,莫言總會咧開嘴大笑,連說:&ldquo知我者,老妻也&hellip&hellip&rdquo

  事實上,對莫言這樣的大作家來說,想賺錢一點都不難,隻要爲教輔機構做做代言,多做幾次商業性質的講座,或是幫企業寫點宣傳文稿,金錢就會奔湧而至。但是,莫言從來不屑于此。于是,便有商家打起了杜勤蘭的注意,趁她出門買菜的時候塞紅包給她,請她幫忙勸莫言與自己合作,還承諾事成之後會送給莫言的女兒一套房。商家知道,因爲收入有限,莫言父女倆都沒能再買上一套房子,莫言的女兒結婚之後,一直和莫言夫婦擠在部隊分的一套91平方米的老房子裏,十分清苦。在商家看來,杜勤蘭作爲母親,一定是做夢都想替女兒買套房子,所以特地請她幫忙做莫言的工作。沒想到,隻有小學二年級文化水平的杜勤蘭果斷地拒絕了對方的要求,她把紅包還給對方,并告訴他們,自己了解莫言的爲人,他甯可一輩子和女兒一家擠在一套房裏,也不肯用這種方式爲她換個住所。

  2011年5月,莫言的外孫女出生了,家中變得更加擁擠。爲了讓女兒和女婿住得舒服一點兒,莫言和妻子就常常帶着孩子回高密老家,在田間地頭曬曬太陽,或是走街串巷和街坊們聊天。雖然兩人都在京城待了多年,卻一點都不排斥農村的生活,反而覺得回鄉下更加自在。莫言寫作的時候,杜勤蘭就負責照顧孩子,有時也會讀讀丈夫的手稿,爲他提供一些素材。杜勤蘭還常常和丈夫開玩笑,說:&ldquo你的軍功章有你一半也有我一半,你瞧,這一段就是我提供的材料,你也沒給我線索費&hellip&hellip&rdquo

  2012年10月,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國内立刻興起了&ldquo莫言熱&rdquo。但在莫言和杜勤蘭看來,生活不會發生什麽實質性的改變,他們依然會一起散步一起聽戲,相扶着走完平淡的一生。也許到了垂垂老矣的那一天,對載譽累累的莫言來說,最有滋味的還是妻子包的那碗餃子。

  2012年10月11日19时,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引起世界关注。然而,面对接踵而至的赞誉,莫言却表现得很淡然,因为对他来说,自己最大的成功,不是写出了多少名篇,而是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高粱地旁,妻子的背影是天底下最美的风景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出生在山东省高密县平安村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因赶上三年自然灾害,莫言几乎瘦成一根豆芽,一颗大脑显得更加突兀。为了填饱肚子,野草、树皮,他什么都吃过,甚至连煤块都敢啃。

  莫言小时候有过两个梦想,一个是能吃肥肉馅儿的饺子,另一个就是长大后能娶石匠的女儿。因为家里穷得叮当响,所以周围的伙伴们常常嘲笑莫言将来娶不上媳妇,而莫言也经常为此感到担忧。而那时村里的石匠家有位漂亮姑娘,年方二八,生得浓眉大眼,身材健硕,很符合庄稼人的审美观。于是,这位漂亮姑娘就成了莫言心目中最理想的媳妇人选。他常常幻想,要是自己长大之后,能娶到石匠的女儿,那该多好啊!

  莫言20岁那年,进入棉花厂当了工人,而那时候石匠家的女儿也早已嫁人生子,终日忙碌在田间地头,为家务和农活操劳着。虽然如此,但在莫言心中,依然埋藏着一个梦想,那就是娶一个像石匠家女儿一样勤劳淳朴的姑娘。因为,在他心目中,那些干得了粗活、吃得了苦头的妇女才是中国女性最美好的形象。怀揣着这样的念想,一个姑娘走进了莫言的视线,她就是棉花厂的女工杜勤兰。

  杜勤兰不算漂亮,但淳朴利落,一点也没有年轻女子的娇气,颇能吃苦耐劳。看到杜勤兰的第一眼,莫言就对这个质朴的姑娘产生了好感,认定了她将来必能成为贤妻良母。但在那个封闭年代,大多数年人都十分内敛,加上莫言总觉得自己的条件不好,配不上杜勤兰,所以一直将爱慕隐藏在了心底,从未向任何一个人提起。

  后来莫言当了兵,成为一名军人,他才觉得自己有了向姑娘提亲的资格。于是,他特地利用探亲假的时间回了趟老家,从村里请了位媒人,跑到杜勤兰家提亲。

  那时,女孩们判定一个男人值不值得嫁的唯一标准,既不是能力也不是才干,而是这个人是不是老实可靠,恰好莫言就是一个木讷而老实的汉子,所以杜勤兰对莫言的印象还算不错,认为他值得托付终身。就这样,杜勤兰同意了与莫言的婚事,两个人很快开了证明领了证,在老家办了一桌简单的酒席然后,莫言便回到了部队,杜勤兰留在家中操持家务。

  事实证明莫言果然没有看错人,杜勤兰的确是勤劳能干的好媳妇,照顾老人,做饭务农样样都做得很好。有杜勤兰在,莫言几乎什么都不用操心。于是,他把心思都花在了读书写作上,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1981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春夜雨霏霏》。

  同年,莫言和杜勤兰的女儿笑笑出生了。为了照料女儿,杜勤兰辞去了棉花厂的工作,开始在家务农并照料孩子。莫言觉得亏欠了妻子,抱歉地对她说:&ldquo你好不容易当了工人,现在为了这个家又工转农了,还要下地做农活,真是委屈你了。&rdquo没想到杜勤兰却幽默地说:&ldquo有啥可委屈的,工农本是一家,再说了,我务农也是为了支持你当兵,咱家也算是拥军专业户了。&rdquo

  听了妻子的话,莫言感动不知道说什么,只好抢着下田帮妻子干活,两个人一起忙碌在田间地头,给农作物浇水施肥。农活干完,已是傍晚时分,火红的晚霞燃烧在天际,映衬着大片的高粱地,景象蔚为壮观,看着晚霞映衬下妻子红彤彤的背影,莫言感觉那就是天底下最美的画面。

  1982年,莫言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此后一直留在北京学习和写作。而杜勤兰则继续留在家乡照顾全家老小。因为想念妻小,莫言每个月都会写信回家,考虑到妻子识字少,他总会想办法用最简单的字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还会在信里画个胖胖的男人,男人穿着厚厚的棉袄正在大口吃馒头,意思是自己在外面吃得饱穿得暖,让妻子放心有时莫言还会描画过年时的场景:一个胖胖的男人和一个女人抱着孩子围着土炕吃饺子,窗外是一串串鞭炮。杜勤兰一看就明白了,丈夫这是盼着过年回家吃自己包的饺子呢!

  为了看明白丈夫寄来的书信,杜勤兰也变得格外好学起来。她下田之后常常跟着读小学的女儿学习拼音和汉字,还常常抱着字典查生字,没多久就掌握了小学阶段的常用字,这下子看丈夫的信可就一点都不吃力了。

  名满天下,心中的爱还是那不变的唯一

  因为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莫言经常看书和写作到深夜。肚子饿了,他就用大葱煮水喝,久而久之,就患上了胃溃疡,一到饭点就开始胃疼,只能靠吃药来镇痛。

  一次偶然的机会,杜勤兰从一位回家探亲的老乡那里得知丈夫患上了胃病,她十分着急,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当天下午,杜勤兰就来到山上,采了许多治胃病的中草药,然后将它们熬成药汤,用汤汁和上高粱面做成煎饼,托人带给北京的莫言。于是,莫言再熬夜的时候,就吃上了妻子特制的宵夜,每次肚子饿了,他就会小心地撕下一小块煎饼,放在嘴里慢慢咀嚼,让略带草药香气的高粱味道在口腔中弥漫。在这种闭目享受中,他便仿佛看到了千里之外的故乡,还有家中正倚门守望远方的妻子。

  1987年,莫言的作品被改编成了电影《红高粱》,电影上映后,全国很快掀起了&ldquo高粱热&rdquo,莫言也立刻出名了。不少女性纷纷向他示爱,其中也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貌美者,但莫言一一回绝了。有个女孩特别执着,她不断地向莫言表白,并且调查了他的家庭情况。她对莫言说:&ldquo你和你妻子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你们的学识水平文化层次根本就不对等,肯定会出现交流上的障碍,与其等到将来决裂,还不如早点好聚好散,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rdquo女孩还表示,自己愿意像鲁迅背后的许广平一样陪伴在他的身边,做他的红颜知己。但是,莫言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女孩的好意,并且告诉她,自己和妻子之间是有爱情的。有时候爱情和学识、地位无关,但和灵魂的觉知有关,他早已认定家中的糟糠之妻就是和自己相伴一生的人,这个想法永不变更。

  为了避免女粉丝们继续&ldquo骚扰&rdquo自己,莫言干脆向部队申请了住房,将妻女都接到了北京。杜勤兰没有学历找不到工作,只好在家里当家庭妇女。有一天,杜勤兰突然对莫言说:&ldquo老管,隔壁的小刘跟我说,咱俩很像胡适和江秀冬,我觉得也是。你看,你这么高的学问,就跟胡适一样我呢,就是一农村大婶儿,跟江秀冬差不多。就只有一样,你没胡适那么怕老婆。&rdquo听到杜勤兰的话,莫言感到大为惊奇,问她:&ldquo你还知道胡适和江秀冬?不简单呀!&rdquo杜勤兰做出一副&ldquo那可不&rdquo的得意神色,回敬道:&ldquo难道就许你学习,不许我进步呀,告诉你,我虽然没上过几天学,可是一直在跟着女儿学习,我还经常去公园里听人家说书,和北京老大爷老大娘们聊天,学到的东西也不比你少。&rdquo听了杜勤兰的话,莫言大乐,笑着说:&ldquo是是是,你也进步我也进步,咱们一家人都进步。不过,咱们跟胡适夫妻俩可不一样,胡适的老婆是他妈给选的,他对她好是为了孝顺母亲。可你是我自己选中的,咱俩是自由恋爱,我对你好,那可都是为了这颗心呀!&rdquo听了莫言的话,杜勤兰乐得眉开眼笑,别提有多舒心了。

  因为一直生活在乡下,所以莫言的女儿笑笑初到北京时十分不适应,表现得特别羞怯,总觉得自己特别土,也没学过钢琴和舞蹈等特长,比不上自己的同学们。杜勤兰就常常教育女儿,要她摆正心态好好学习,不要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有一次,笑笑问母亲:&ldquo妈,你跟爸爸这么个大作家在一起,难道就不自卑吗?会不会觉得很有压力?&rdquo杜勤兰笑了,问女儿:&ldquo我为什么要自卑呢?这个家需要他,也需要我,我虽然不出去上班,却一点都不少做事,你爸也认可我的劳动,既然我这么重要,干嘛还要自卑呢?&rdquo一句话,就把笑笑逗笑了。

  为了帮助笑笑调整心态,杜勤兰和莫言进行了交流,最后决定帮助孩子培养课外特长,让她变得自信起来。于是,在杜勤兰的建议下,莫言开始教笑笑写毛笔字,还给她买了不少图书,着重培养笑笑的写作特长。为了鼓励笑笑,杜勤兰也常常跟她一起学习,母女二人你追我赶,学得十分带劲。后来,笑笑的字写得越来越好,作文也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朗读,还在作文竞赛中拿到了名次。笑笑变得开朗自信起来,学习成绩突飞猛进,199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山东大学外语学院。

  懂得,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幸福

  在《周易》的八卦当中,乾象征着男人,代表健进和向上,而坤则代表了女人,象征着包容和安宁。传统文化认为,只有有福之人才能娶到安静勤勉、包容淡定的女子。而莫言常说,自己就相当有福气,因为他的妻子包揽了中国女性身上最美好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她还是最懂自己的那个人

  莫言一生清贫,且古道热肠,肯为朋友仗义疏财。有一次,为了给朋友做担保,他甚至向出版社抵押了自己的全部书稿。正因如此,他本来就不丰厚的稿费和工资总是用得特别快,一直没有攒下什么钱,杜勤兰勤俭持家,却从不抱怨,相反,她觉得一切都是应该的。有一次,莫言拿到了一笔3万元的稿费后,就悉数交给了杜勤兰。杜勤兰还没有来得及存入银行,莫言的一位朋友就上门拜访,说岳母要动手术急需用钱,想问莫言借钱,因为莫言外出开会联系不到他,只好来拜访杜勤兰。杜勤兰二话没说,就把手里的钱交给了对方。女儿笑笑嗔怪妈妈也不提前问爸爸一声,杜勤兰说:&ldquo治病是十万火急的事,可不敢耽误了人家,就算你爸爸知道了,也只会说我做得对。&rdquo

  果然,莫言回到家,听说妻子已经把钱借出去了,连说做得好,还叮嘱杜勤兰,以后有人急用钱的话,直接取给他们就是了,不必再问自己,以免耽误了人家的事。杜勤兰笑了:&ldquo这我还不知道?倒要你来嘱咐我了&hellip&hellip&rdquo

  因为经济并不宽裕,所以杜勤兰每次去菜场总会买上一大篮蔬菜,却很少买肉,有人问她,莫言老师这么大的作家,一定赚了不少稿酬吧,怎么总也看不见你家吃肉呢?杜勤兰就呵呵一笑,告诉对方说:&ldquo我们这是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呢!再说了,素食多养生啊,老管都这么胖了,可不敢再给他肉吃了!&rdquo看见这幅场景,莫言总会咧开嘴大笑,连说:&ldquo知我者,老妻也&hellip&hellip&rdquo

  事实上,对莫言这样的大作家来说,想赚钱一点都不难,只要为教辅机构做做代言,多做几次商业性质的讲座,或是帮企业写点宣传文稿,金钱就会奔涌而至。但是,莫言从来不屑于此。于是,便有商家打起了杜勤兰的注意,趁她出门买菜的时候塞红包给她,请她帮忙劝莫言与自己合作,还承诺事成之后会送给莫言的女儿一套房。商家知道,因为收入有限,莫言父女俩都没能再买上一套房子,莫言的女儿结婚之后,一直和莫言夫妇挤在部队分的一套91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十分清苦。在商家看来,杜勤兰作为母亲,一定是做梦都想替女儿买套房子,所以特地请她帮忙做莫言的工作。没想到,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水平的杜勤兰果断地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她把红包还给对方,并告诉他们,自己了解莫言的为人,他宁可一辈子和女儿一家挤在一套房里,也不肯用这种方式为她换个住所。

  2011年5月,莫言的外孙女出生了,家中变得更加拥挤。为了让女儿和女婿住得舒服一点儿,莫言和妻子就常常带着孩子回高密老家,在田间地头晒晒太阳,或是走街串巷和街坊们聊天。虽然两人都在京城待了多年,却一点都不排斥农村的生活,反而觉得回乡下更加自在。莫言写作的时候,杜勤兰就负责照顾孩子,有时也会读读丈夫的手稿,为他提供一些素材。杜勤兰还常常和丈夫开玩笑,说:&ldquo你的军功章有你一半也有我一半,你瞧,这一段就是我提供的材料,你也没给我线索费&hellip&hellip&rdquo

  2012年10月,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国内立刻兴起了&ldquo莫言热&rdquo。但在莫言和杜勤兰看来,生活不会发生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他们依然会一起散步一起听戏,相扶着走完平淡的一生。也许到了垂垂老矣的那一天,对载誉累累的莫言来说,最有滋味的还是妻子包的那碗饺子。

经营好自己生命的小花园

  先说一个大家熟习的故事:从前有一个老农夫,临终时希望将一项重要秘密告诉三个儿子。于是他把儿子们召集到病床前,对他们说:“孩子们,我快要不行了。所以我要告诉...[全文阅读]

李二牛找工作

  李二牛漫无目的的走在街上,眼看马上就要天黑了,又一天没有找到事做,想到家里等着他工钱的妻儿,他心里实在是烦。堂堂一个大男人,竟然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想卖点力气,可...[全文阅读]

收回你的内心优势

  认识一位文艺界的腕儿。  他在场的时候,大家都不敢说话,好像生怕自己的观点不成熟,贻笑大方露了怯。可是,他又是和善之人,通常自己不先发言,觉得先提话题定了调,别...[全文阅读]

俄狄甫斯在库洛诺斯

经过漫长的流亡后,一天晚上,俄狄甫斯和他的女儿安提戈涅来到一个美丽的村庄。夜莺在树林里鸣啭,开花的葡萄藤散发着阵阵清香,橄榄树和桂花树下凉风习习,俄狄甫斯虽...[全文阅读]

贾平凹:永远不能让狗说人话 ?

贾平凹文 西安城里,差不多的人家都养了狗,各种各样的狗。每到清晨或是傍晚,小区里、公园中、马路边,都有遛狗的。人走多快,狗走多快;狗走多快,人走多快。 ...[全文阅读]

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另有安排

佛陀释迦牟尼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 是的。 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会遇见很多人,也错过很多人,会经...[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莫言:有一种幸福叫家有老妻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73801.html

上一篇:双料影后娜仁花:在母子亲情里拔节成长

下一篇:欧阳修百里追文

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更多成语故事文章
喜欢成语故事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