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绿蓑江上秋闻笛

发布时间:2021-11-17 07:03:59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香菱詠月·其三》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裏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博得嫦娥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月亮的光華誰也難把她遮掩,她倩影多娟美可質地多清寒。廣袤的原野一片銀色傳來搗衣聲陣陣,雄雞報曉夜色将可闌可殘月仍挂天邊。秋江裏漂泊的旅人聞笛聲更添愁緒,樓上傷情的少婦終夜裏倦倚欄杆。惹得月宮裏寂寞的嫦娥也不禁要問:是什麽原因不使人們永遠團圓。

注釋
精華:月亮的光華。
半輪:殘月。
聞笛:聽見笛聲。
倚欄:倦倚欄杆。
緣:緣故,原因。
何:爲什麽。

【賞析】

  這是香菱所作的第三首詠月詩。

  經過前面一番艱苦的探索之後,香菱終于摸到了做詩的門徑,因此此詩一出,就頓放異彩,成爲一首具有真正藝術美的作品。詩的首聯起句就顯得氣勢不凡:“精華欲掩料應難”,表面上言濃密的雲霧終究難以遮蓋純淨皎潔的月光,實則暗示象香菱這樣才情橫溢的女子總有一天會脫穎而出,從而傳達了學詩必能成功的堅定信念。次句把月亮形象與詩人的身世緊緊的聯系起來,詠月而又詠人,兩者水乳交融。“影娟娟”寫月亮修美的外形;“魄自寒”,指月質清寒的特性。猶如香菱姣好的容貌中深藏着一顆凄涼又寥落的苦心。這位精華靈秀所鍾的薄命女兒,卻不幸淪落爲粗鄙陋俗的呆霸王薛蟠之小妾,她痛苦的淚水永遠是流不遠的。因而這種顧影自憐的幽怨之情調,便在詩的頸聯中委曲的道出:“一片砧聲千裏白”,以“一片”與“千裏”對舉,讓“砧聲”與“皎月”渾融,既寫出了地域之廣遠,又道出了愁思之綿長,而且這種愁思,乃是由砧聲(即婦人們在月夜中的搗衣聲)所引發的。這裏隐曲地傳出達了香菱對遠在江南的丈夫薛蟠的思念之情,因爲薛蟠雖然與她并無諧和恩愛之情份,但從名份上來說,他畢竟還是她的丈夫,何況香菱除了他以外,并無一個親人。接下的“半輪雞唱”一句,仍然以景托情,則此時因見時光流逝而嘗盡了不眠滋味的這位女詩人,便把滿懷的愁緒,一腔的心事,盡托付這默默無言的半輪殘月中,使客觀的“月”與主觀的“情”得到有機的融合,達到了詩美學上所謂“不隔”的藝術境界。

  詩的頸聯又在境界上作深一層的開掘,讓這種深沉的哀愁擴散開來,使之具有更有爲普遍的意義:同一個凄清的月夜,不知有多少身穿綠蓑的遊子漂泊江上,因聞笛聲而垂涕;又不知有多少紅袖佳人徘徊樓頭,倦倚欄杆而出神。因而這月夜中的愁思,就不僅是屬于香菱本人的,也還是屬于千千萬萬個與香菱有着同樣的遭遇的傷心人的!這乃是一種亘古至今遊子思婦所共有的綿綿愁恨!

  詩尾聯歸結爲無可奈何的感喟:“博得嫦娥應借問:何緣不使永團圓”?嫦娥因偷食長生不老藥而不得不飛升登上月亮,與她的意中人後羿永遠分離,想來她孤獨凄涼的心是和世人并沒有什麽兩樣。故此處借嫦娥的一問,就問得新奇且意趣,并且詩的句意既做到曲折又能緊扣詩題,筆法老練而又寓意遙深。在小說中,衆人評這首詩曰:“新奇而有意趣”,就不是毫無根據的溢美之辭。

  •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相關内容:
  • 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
  • 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 山色遙連秦樹晚,砧聲近報漢宮秋。
  • 欹枕數秋天,蟾蜍下早弦。
  • 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
  • 塞上秋風鼓角,城頭落日旌旗。
  • 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
  • 黃花深巷,紅葉低窗,凄涼一片秋聲。
  • 詩詞名句

以上就是“綠蓑江上秋聞笛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香菱咏月·其三》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月亮的光华谁也难把她遮掩,她倩影多娟美可质地多清寒。广袤的原野一片银色传来捣衣声阵阵,雄鸡报晓夜色将可阑可残月仍挂天边。秋江里漂泊的旅人闻笛声更添愁绪,楼上伤情的少妇终夜里倦倚栏杆。惹得月宫里寂寞的嫦娥也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不使人们永远团圆。

注释
精华:月亮的光华。
半轮:残月。
闻笛:听见笛声。
倚栏:倦倚栏杆。
缘:缘故,原因。
何:为什么。

【赏析】

  这是香菱所作的第三首咏月诗。

  经过前面一番艰苦的探索之后,香菱终于摸到了做诗的门径,因此此诗一出,就顿放异彩,成为一首具有真正艺术美的作品。诗的首联起句就显得气势不凡:“精华欲掩料应难”,表面上言浓密的云雾终究难以遮盖纯净皎洁的月光,实则暗示象香菱这样才情横溢的女子总有一天会脱颖而出,从而传达了学诗必能成功的坚定信念。次句把月亮形象与诗人的身世紧紧的联系起来,咏月而又咏人,两者水乳交融。“影娟娟”写月亮修美的外形;“魄自寒”,指月质清寒的特性。犹如香菱姣好的容貌中深藏着一颗凄凉又寥落的苦心。这位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却不幸沦落为粗鄙陋俗的呆霸王薛蟠之小妾,她痛苦的泪水永远是流不远的。因而这种顾影自怜的幽怨之情调,便在诗的颈联中委曲的道出:“一片砧声千里白”,以“一片”与“千里”对举,让“砧声”与“皎月”浑融,既写出了地域之广远,又道出了愁思之绵长,而且这种愁思,乃是由砧声(即妇人们在月夜中的捣衣声)所引发的。这里隐曲地传出达了香菱对远在江南的丈夫薛蟠的思念之情,因为薛蟠虽然与她并无谐和恩爱之情份,但从名份上来说,他毕竟还是她的丈夫,何况香菱除了他以外,并无一个亲人。接下的“半轮鸡唱”一句,仍然以景托情,则此时因见时光流逝而尝尽了不眠滋味的这位女诗人,便把满怀的愁绪,一腔的心事,尽托付这默默无言的半轮残月中,使客观的“月”与主观的“情”得到有机的融合,达到了诗美学上所谓“不隔”的艺术境界。

  诗的颈联又在境界上作深一层的开掘,让这种深沉的哀愁扩散开来,使之具有更有为普遍的意义:同一个凄清的月夜,不知有多少身穿绿蓑的游子漂泊江上,因闻笛声而垂涕;又不知有多少红袖佳人徘徊楼头,倦倚栏杆而出神。因而这月夜中的愁思,就不仅是属于香菱本人的,也还是属于千千万万个与香菱有着同样的遭遇的伤心人的!这乃是一种亘古至今游子思妇所共有的绵绵愁恨!

  诗尾联归结为无可奈何的感喟:“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嫦娥因偷食长生不老药而不得不飞升登上月亮,与她的意中人后羿永远分离,想来她孤独凄凉的心是和世人并没有什么两样。故此处借嫦娥的一问,就问得新奇且意趣,并且诗的句意既做到曲折又能紧扣诗题,笔法老练而又寓意遥深。在小说中,众人评这首诗曰:“新奇而有意趣”,就不是毫无根据的溢美之辞。

以上就是“绿蓑江上秋闻笛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绿蓑江上秋闻笛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46640.html

上一篇:佳句赏析“桂魄飞来光射处

下一篇: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