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故事>神话故事

牛郎织女的故事:鹊桥相会

发布时间:2010-11-09 13:24:10

農曆七月七日是民間的 乞巧 節,婦女們這晚在庭院中擺下酒脯瓜果,虔誠地向夜空膜拜,以盼望織女星賜予技巧。由于詩人的吟詠,畫家的描繪,文人的鋪排,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于是流傳人間,纏綿绯恻,委婉動人,這便是牛郎與織女的故事。

關于七夕節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七夕節,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一直流傳着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一年一次的鵲橋相會,千百年間引來無數兒女爲之注目、爲之向往、爲之抒情。古老傳說,牛郎是人間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每天和一頭老牛一起生活,日子艱苦。織女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孫女,是有着超凡“女紅”技藝的神仙。原本不可能相識相愛的牛郎織女,但在老牛牽線下,成就了姻緣。婚後,倆人男耕女織,相親相愛,并育有一兒一女。故事至此,讓人們看到了古時“巧配”的愛情如純潔花朵,結出了幸福婚姻的果實。可以說,“七夕”故事的開頭,正是熱戀中的少男少女最爲盼望的歸宿,美麗的愛情之花,結出了婚姻之果,還有什麽比這更幸福的事?此時,相愛的人們都會誓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相伴到白頭。

然而,“七夕”故事情節突變。王母娘娘聽說織女“不守天規”,“私奔”到人間,派天兵天将抓走了織女。牛郎不見織女,披上牛皮、擔上兒女一路追到天上,就在要追上織女時,狠心的王母娘娘拔下頭簪,劃出天河使牛郎織女隻能隔河相望。故事向壞的方向陡然急轉!恰似婚姻遇到了油鹽醬醋茶,瑣碎的家務、萎縮的溝通,所謂的“七年之癢”等撲面襲來,好比破壞婚姻的“王母”。争吵、抱怨、生活的煩惱,就像捉拿織女的天兵天将。心在離散,幸福遇到了拐彎,正如有人怨恨說,婚姻成了愛情的墳墓。可是,誰是掘墓人?誰又在婚姻生活中消耗了愛的熱情?有數據顯示,我國離婚率正在連年上漲。破裂的婚姻仿佛在曾經相愛的夫妻間劃出了一條天河,相見不相識,寂寞孤獨冷,誰不細心呵護婚姻,他的愛情就會發黴,既便追悔莫及,也隻能興歎不已。

人世間五味雜陳,喜劇和悲劇相互轉換,人們更渴望喜劇結尾。“七夕”故事再次逆轉,一群小喜鵲,感動于牛郎織女的真情,每到七月七日,就拔下美麗的羽毛,架成彩虹橋,讓這對相思一年的夫婦在這一夜相會,重溫脈脈情話。現實中,婚姻不在,兒女尚在,既便相隔萬水千山,孩子永遠是母親的牽挂。鵲橋相會的橋段,對映現實,與離婚夫妻探視孩子何其相像。離婚可使原是夫妻的倆人形同陌路,但共同的孩子卻不會陌生,讓無辜的孩子承受不幸婚姻的苦果,悲哉、憐哉、悔哉。

其實,無價的愛情、美滿的婚姻,不懂得珍惜,不認真雕琢,再好的愛情、婚姻也會枯萎。“七夕”故事告訴我們,親曆愛情,走進婚姻,倆人就要心心相印、時時溝通,相互體諒,理解體貼,共同應對生活磨勵。有人曾說,良好的藝術言語如同美食,深入人的心腹。但願良好的溝通,讓天下夫妻好花常開,幸福常在。

《詩經》的《小雅》中有一首詩:

或以其酒,不認其漿;鞙鞙佩璲,不認其長。

維天有漢,鑒亦有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

東有啓明,西有長庚,有捄天畢,載施之行。

大意是說天上的織女星,坐在織布機旁,無心織絹,卻一心一意地想着銀河對岸的牽牛星,而爲之眷念不已。

可見在西周時代,就有了牛郎與織女愛情故事的想像與傳說。《史記天宮書》和《漢書天文志》中,也都有牽牛、織女雙星的記載。晉代宗懷的《荊楚歲時記》裏,說織女是天帝的外孫女,七月七日夜晚與牽牛在銀河相會,已經爲這個戀愛的故事勾勒出一個鮮明的輪廓。到了南北朝時,任眆在《述異記》中記載: 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缣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爲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這項記載準确他講是從 古詩十九首 中獲得靈感,其中的一首描寫《七夕雙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攜素手,紮紮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複兒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這首詩比起《詩經》中的那首,更描繪得凄凄切切,道出了一對有情人,兩地相思,愁昔滿懷的悲涼況味。

此外,晉代于寶的《搜神記》中把天上的牛郎與織女雙星,說成是漢代孝子董永夫婦的故事。甫北朝時吳均的《續齊諧記》裏記載: 桂陽成武丁,有仙道,謂其弟曰: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暫詣牛郎。至今雲:織女嫁牛郎也。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 記述唐玄宗與楊玉環,以牛郎織女爲例,共誓白頭之約。

宋代秦少遊專門寫過一首《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總之,以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爲素材的詩詞、戲曲,不勝枚舉。

綜上所述,可以推斷牛郎與織女的凄美愛情故事,大約是發生在西周時代,當時的奴隸社會,等級十分嚴苛,這個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聲與飽受壓抑的寫照,托言天上雙星,也就是人間的實情。 摘自http://www.qigushi.com 兒童故事大全

據說西周時齊地,也就是今山東一帶,有一貧苦人家,父母早喪,幼弟依兄嫂度日,每日出外牧牛,人們都把他叫作 牛郎 。

牛郎漸漸長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歡他,于是他牽着一條老黃牛流浪到一片荒山下結茅而居。一面墾荒,一面哭泣,淚珠點點滴滴落地上,不久後就生出一朵朵豔麗的牽牛花來。繼而,有粉蝶雙雙在上面飛舞,小鳥在枝頭碉啾和嗚,叫個不停,田地裏也長出了茂盛的莊稼。

老黃牛的來曆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觸犯天條而被谪降人間受苦受難,有感于小主人牛郎對它的飼養和愛護,除了感恩圖報辛勤耕作外,還挖空心思想要爲牛郎撮合一段美滿的良緣。

終于,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時常結伴到人間來溜達,甚至在東邊山谷中的明鏡湖裏沐浴。于是便在夜間托夢給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時到湖畔,趁仙女們戲水時,取走一件仙女挂在樹上的衣衫,頭也不回地跑回家來,便會獲得一位美麗的仙女做妻子。

牛郎将信将疑地翻山越嶺,在曉霧彌漫中,果然瞥見七個絕色美女在湖中嬉戲,粉裝玉飾,雲鬓花顔,不覺爲之心神蕩漾;旋即抱起矮樹上一件粉紅衣衫,飛奔而回。

這個被搶走衣衫而無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織女,當天夜裏,她趁着夜幕的掩護,赤身露體地輕敲牛郎的柴扉。在微明的燈影裏,一個是誠實憨厚,壯碩俊朗的少年農夫,一個是美豔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四目相接,一見鍾情,于是在靜褴的春夜裏,兩情相悅,同赴巫山雲雨。

幸福的生活過得總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時光荏苒,眨眼三年,織女已爲牛郎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老黃牛已死,留下的一對牛角挂在牆上,牛郎舍不得老黃牛,天天對着牛角發楞。織女私自偷下凡間的事終于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将把她拘回宮裏,牛郎此時真是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一對小兒女也天天哭着要媽媽,牛郎肝腸寸斷,想着曾給過他無限幫助和關懷的老黃牛,抱着牛角痛哭。誰料一不小心,牛角掉到地上,奇迹發生了,兩隻牛角竟然變成兩隻籮筐,牛郎把兩個孩子放入籮筐中,準備一肩挑起,尋找嬌妻,一陣清風吹過,兩隻籮筐像兩隻強有力的翅膀,蓦然平地飛升,騰雲駕霧,風馳電掣般地飄飛在霄漢之中,眼看嬌妻就在前面,牛郎奮力追求,眼看趕上了,卻被王母娘娘察覺,拔下頭上的金钗,在牛郎與織女之間一劃,立刻出現了波濤洶湧,白浪滔天地銀色河川,從此一個河東,一個在河西,遙遙相對,卻無法相見。

鵲鳥非常同情牛郎與織女的情真意摯,每年夏秋之間,趁銀河風平浪靜的時候,群集河上,口尾相銜,搭起一座鵲橋,讓牛郎織女相聚。 鵲橋崔鬼河宛轉,織女牽牛夜相見。 據說七夕過後,鵲鳥的羽毛都會七零八落地脫掉不少,就是因爲辛苦搭橋的緣故。

牛郎織女的故事大緻如此,後世的《天河配》、《天仙配》、《鵲橋會》等平話或戲曲都大同小異;不但把人仙化,也把神仙凡人化,仙女可以下凡,凡人也可以升天,一段天人揉合的愛情故事,充滿了馥郁甜蜜的人情味,也洋溢着農牧社會的生活面貌與倫理道德色彩。

杜牧的《秋夕詩》: 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杜甫《銀河詩》: 牛女年年渡,何曾風波生?

這些都爲世人傳誦,還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兒百條。

這詩傳說是一個六歲的兒童,唐代的林傑寫的,可見一般人對七夕的故事已經耳熟能詳,連六歲小兒也能執筆成詩,朗朗上口。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最爲少年男女所向慕。南北朝所謂 七夕節 ,禁中優伶扮演《鵲橋仙》戲曲,進時新果品,市井兒童手執荷葉,歡呼雀躍。唐時在七夕夜登高樓危樹,安排筵會,以賞節序。宋時以七夕爲 女兒節 ,婦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空際,默默禱告,根據所看到的迷蒙景象,以預蔔自己的終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稱七夕爲 七巧節 ,當夜的花樣更多。

最常見的是在庭中擺設香案,盛陳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後一口氣在朦胧中以絲線連穿七個針孔,能有如此眼力,想必也有一雙巧手,還有捉取小蜘蛛以小盒盛着,翌晨觀看如果網絲圓正,叫 得巧 ,另有 丢針 ,盛清水一碗,在星光下把繡花針輕輕地丢在水中,能浮在水面的叫 大吉 ,事實上這就是物理學上的表面張力,隻要小心翼翼,大概不難辦到。

還有兩首描寫七夕的詩,字麗句清,可堪一讀。一首是:

乞巧樓前雨乍晴,彎彎新月伴雙星;

鄰家少女都相學,鬥取金盆蔔他生。

一首是: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旦試尋看。

這兩首詩對七夕夜晚婦女們的活動和心态形容得入木三分。

時至今日,少男少女們的情感已了無阻隔,不隻是抽象的銀河無法隔絕,就連實質的尊長約束,社會道德法律,也已發生不了多大效果,然而重溫牛郎與織女的故事,則可對少年男女的情愛,産生了一種虛幻而浪漫的憧憬,從而喚起更加珍惜的意念,則認七夕爲情人節 ,就有了積極的意義。

农历七月七日是民间的 乞巧 节,妇女们这晚在庭院中摆下酒脯瓜果,虔诚地向夜空膜拜,以盼望织女星赐予技巧。由于诗人的吟咏,画家的描绘,文人的铺排,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于是流传人间,缠绵绯恻,委婉动人,这便是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关于七夕节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七夕节,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一直流传着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一年一次的鹊桥相会,千百年间引来无数儿女为之注目、为之向往、为之抒情。古老传说,牛郎是人间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每天和一头老牛一起生活,日子艰苦。织女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孙女,是有着超凡“女红”技艺的神仙。原本不可能相识相爱的牛郎织女,但在老牛牵线下,成就了姻缘。婚后,俩人男耕女织,相亲相爱,并育有一儿一女。故事至此,让人看到了古时“巧配”的爱情如纯洁花朵,结出了幸福婚姻的果实。可以说,“七夕”故事的开头,正是热恋中的少男少女最为盼望的归宿,美丽的爱情之花,结出了婚姻之果,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事?此时,相爱的人们都会誓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伴到白头

然而,“七夕”故事情节突变。王母娘娘听说织女“不守天规”,“私奔”到人间,派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牛郎不见织女,披上牛皮、担上儿女一路追到天上,就在要追上织女时,狠心的王母娘娘拔下头簪,划出天河使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故事向坏的方向陡然急转!恰似婚姻遇到了油盐酱醋茶,琐碎的家务、萎缩的沟通,所谓的“七年之痒”等扑面袭来,好比破坏婚姻的“王母”。争吵、抱怨、生活的烦恼,就像捉拿织女的天兵天将。心在离散,幸福遇到了拐弯,正如有人怨恨说,婚姻成了爱情的坟墓。可是,谁是掘墓人?谁又在婚姻生活中消耗了爱的热情?有数据显示,我国离婚率正在连年上涨。破裂的婚姻仿佛在曾经相爱的夫妻间划出了一条天河,相见不相识,寂寞孤独冷,谁不细心呵护婚姻,他的爱情就会发霉,既便追悔莫及,也只能兴叹不已。

人世间五味杂陈,喜剧和悲剧相互转换,人们更渴望喜剧结尾。“七夕”故事再次逆转,一群小喜鹊,感动牛郎织女的真情,每到七月七日,就拔下美丽的羽毛,架成彩虹桥,让这对相思一年的夫妇在这一夜相会,重温脉脉情话。现实中,婚姻不在,儿女尚在,既便相隔万水千山,孩子永远是母亲的牵挂。鹊桥相会的桥段,对映现实,与离婚夫妻探视孩子何其相像。离婚可使原是夫妻的俩人形同陌路,但共同的孩子却不会陌生,让无辜的孩子承受不幸婚姻的苦果,悲哉、怜哉、悔哉。

其实,无价的爱情、美满的婚姻,不懂得珍惜,不认真雕琢,再好的爱情、婚姻也会枯萎。“七夕”故事告诉我们,亲历爱情,走进婚姻,俩人就要心心相印、时时沟通,相互体谅,理解体贴,共同应对生活磨励。有人曾说,良好的艺术言语如同美食,深入人的心腹。但愿良好的沟通,让天下夫妻好花常开,幸福常在。

《诗经》的《小雅》中有一首诗:

或以其酒,不认其浆;鞙鞙佩璲,不认其长。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大意是说天上的织女星,坐在织布机旁,无心织绢,却一心一意地想着银河对岸的牵牛星,而为之眷念不已。

可见在西周时代,就有了牛郎与织女爱情故事的想像与传说。《史记天宫书》和《汉书天文志》中,也都有牵牛、织女双星的记载。晋代宗怀的《荆楚岁时记》里,说织女是天帝的外孙女,七月七日夜晚与牵牛在银河相会,已经为这个恋爱的故事勾勒出一个鲜明的轮廓。到了南北朝时,任眆在《述异记》中记载: 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这项记载准确他讲是从 古诗十九首 中获得灵感,其中的一首描写《七夕双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携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儿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比起《诗经》中的那首,更描绘得凄凄切切,道出了一对有情人,两地相思,愁昔满怀的悲凉况味。

此外,晋代于宝的《搜神记》中把天上的牛郎与织女双星,说成是汉代孝子董永夫妇的故事。甫北朝时吴均的《续齐谐记》里记载: 桂阳成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暂诣牛郎。至今云:织女嫁牛郎也。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记述唐玄宗与杨玉环,以牛郎织女为例,共誓白头之约。

宋代秦少游专门写过一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总之,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素材的诗词、戏曲,不胜枚举。

综上所述,可以推断牛郎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大约是发生在西周时代,当时的奴隶社会等级十分严苛,这个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声与饱受压抑的写照,托言天上双星,也就是人间的实情。 摘自http://www.qigushi.com 儿童故事大全

据说西周时齐地,也就是今山东一带,有一贫苦人家,父母早丧,幼弟依兄嫂度日,每日出外牧牛,人们都把他叫作 牛郎 。

牛郎渐渐长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欢他,于是他牵着一条老黄牛流浪到一片荒山下结茅而居。一面垦荒,一面哭泣,泪珠点点滴滴落地上,不久后就生出一朵朵艳丽的牵牛花来。继而,有粉蝶双双在上面飞舞,小鸟在枝头碉啾和呜,叫个不停,田地里也长出了茂盛的庄稼。

老黄牛的来历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触犯天条而被谪降人间受苦受难,有感于小主人牛郎对它的饲养和爱护,除了感恩图报辛勤耕作外,还挖空心思想要为牛郎撮合一段美满的良缘。

终于,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时常结伴到人间来溜达,甚至在东边山谷中的明镜湖里沐浴。于是便在夜间托梦给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时到湖畔,趁仙女们戏水时,取走一件仙女挂在树上的衣衫,头也不回地跑回家来,便会获得一位美丽的仙女做妻子

牛郎将信将疑地翻山越岭,在晓雾弥漫中,果然瞥见七个绝色美女在湖中嬉戏,粉装玉饰,云鬓花颜,不觉为之心神荡漾;旋即抱起矮树上一件粉红衣衫,飞奔而回。

这个被抢走衣衫而无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织女,当天夜里,她趁着夜幕的掩护,赤身露体地轻敲牛郎的柴扉。在微明的灯影里,一个是诚实憨厚,壮硕俊朗的少年农夫,一个是美艳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四目相接,一见钟情,于是在静褴的春夜里,两情相悦,同赴巫山云雨。

幸福的生活过得总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时光荏苒,眨眼三年,织女已为牛郎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老黄牛已死,留下的一对牛角挂在墙上,牛郎舍不得老黄牛,天天对着牛角发楞。织女私自偷下凡间的事终于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将把她拘回宫里,牛郎此时真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一对小儿女也天天哭着要妈妈,牛郎肝肠寸断,想着曾给过他无限帮助和关怀的老黄牛,抱着牛角痛哭。谁料一不小心,牛角掉到地上,奇迹发生了,两只牛角竟然变成两只箩筐,牛郎把两个孩子放入箩筐中,准备一肩挑起,寻找娇妻,一阵清风吹过,两只箩筐像两只强有力的翅膀,蓦然平地飞升,腾云驾雾,风驰电掣般地飘飞在霄汉之中,眼看娇妻就在前面,牛郎奋力追求,眼看赶上了,却被王母娘娘察觉,拔下头上的金钗,在牛郎与织女之间一划,立刻出现了波涛汹涌,白浪滔天地银色河川,从此一个河东,一个在河西,遥遥相对,却无法相见。

鹊鸟非常同情牛郎与织女的情真意挚,每年夏秋之间,趁银河风平浪静的时候,群集河上,口尾相衔,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相聚。 鹊桥崔鬼河宛转,织女牵牛夜相见。 据说七夕过后,鹊鸟的羽毛都会七零八落地脱掉不少,就是因为辛苦搭桥的缘故。

牛郎织女的故事大致如此,后世的《天河配》、《天仙配》、《鹊桥会》等平话或戏曲都大同小异;不但把人仙化,也把神仙凡人化,仙女可以下凡,凡人也可以升天,一段天人揉合的爱情故事,充满了馥郁甜蜜的人情味,也洋溢着农牧社会的生活面貌与伦理道德色彩

杜牧的《秋夕诗》: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甫《银河诗》: 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波生?

这些都为世人传诵,还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儿百条。

这诗传说是一个六岁的儿童,唐代的林杰写的,可见一般人对七夕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连六岁小儿也能执笔成诗,朗朗上口。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最为少年男女所向慕。南北朝所谓 七夕节 ,禁中优伶扮演《鹊桥仙》戏曲,进时新果品,市井儿童手执荷叶,欢呼雀跃。唐时在七夕夜登高楼危树,安排筵会,以赏节序。宋时以七夕为 女儿节 ,妇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空际,默默祷告,根据所看到的迷蒙景象,以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称七夕为 七巧节 ,当夜的花样更多。

最常见的是在庭中摆设香案,盛陈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后口气在朦胧中以丝线连穿七个针孔,能有如此眼力,想必也有一双巧手,还有捉取小蜘蛛以小盒盛着,翌晨观看如果网丝圆正,叫 得巧 ,另有 丢针 ,盛清水一碗,在星光下把绣花针轻轻地丢在水中,能浮在面的叫 大吉 ,事实上这就是物理学上的表面张力,只要小心翼翼,大概不难办到。

还有两首描写七夕的诗,字丽句清,可堪一读。一首是:

乞巧楼前雨乍晴,弯弯新月伴双星;

邻家少女都相学,斗取金盆卜他生。

一首是: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知谁得巧,明旦试寻看。

这两首诗对七夕夜晚妇女们的活动心态形容得入木三分。

时至今日,少男少女们的情感已了无阻隔,不只是抽象的银河无法隔绝,就连实质的尊长约束,社会道德法律,也已发生不了多大效果,然而重温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则可对少年男女的情爱,产生了一种虚幻而浪漫的憧憬,从而唤起更加珍惜的意念,则认七夕为情人节 ,就有了积极的意义。

老虎和小猫

  在一片森林里,住着一只老虎和一只小猫,老虎住在山顶,小猫住在山脚。山上的小溪往山下流,正好从小猫家门前流过。它们都过着宁静而悠闲的生活。  有一天,老虎折了...[全文阅读]

蜻蜓也能飞越大海

  一个的年轻人总想成就一番事业,可是他什么也没有,一无资金,二无技术,家里仅仅只有一大片山林地,他也知道,仅凭这片山林地,土里刨食,是不会有大的作为的,仅仅只能混个温...[全文阅读]

求婚策划师:人生永远在恋爱

初涉“雷区” 女孩勇敢做自己 2008年10月,23岁的潘蕴文被公司派往新加坡培训,培训快结束的时候,一位年轻教员给大家播放了这样一段个人视频:一向不爱逛街的...[全文阅读]

骄傲

  我知道,和爱情比起来,还有一种东西更为重要,那就是骄傲——做人的骄傲。  A  大学毕业那一年,阿C跟我说分手。  我答应了,掉头就走。  四年的感...[全文阅读]

走出惯性的怪圈

     一家酒店经营得很好,人气旺盛、财源广进。酒店的老总准备开展另外一项业务,由于没有太多的精力管理这家酒店,打算在现有的三个部门经理中物色一位总经理。...[全文阅读]

网友讲述重庆丰都发生的灵异鬼故事

去年,那是一个雨夜,我在国道上拦了一辆车回重庆,现在回想一下,那应该是辆很破的老式客车,车子很空,在车子的最后一排坐着一位少女,她旁边有一排空座,我走过去问她:&ldqu...[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牛郎织女的故事:鹊桥相会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235930.html

上一篇:鲤鱼跳龙门

下一篇:白娘子的传说--盗仙草

神话故事相关文章
更多神话故事文章
喜欢神话故事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