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碑皆不堪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5-25 17:03:01

出自明代鍾惺的《浣花溪記》

  出成都南門,左爲萬裏橋。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如玦、如帶、如規、如鈎,色如鑒、如琅⑷缏壇涼希喝簧畋蹋牖爻竅掄撸鑿交ㄏ病H槐刂斂萏茫箐交ㄓ兇蛞隕倭赇交ň釉谘啥Ⅻ/p>

  行三四裏爲青羊宮,溪時遠時近。竹柏蒼然,隔岸陰森者盡溪,平望如荠。水木清華,神膚洞達。自宮以西,流彙而橋者三,相距各不半裏。舁夫雲通灌縣,或所雲“江從灌口來”是也。

  人家住溪左,則溪蔽不時見,稍斷則複見溪。如是者數處,縛柴編竹,頗有次第。橋盡,一亭樹道左,署曰“緣江路”。過此則武侯祠。祠前跨溪爲板橋一,覆以水檻,乃睹“浣花溪”題榜。過橋,一小洲橫斜插水間如梭,溪周之,非橋不通,置亭其上,題曰“百花潭水”。由此亭還度橋,過梵安寺,始爲杜工部祠。像頗清古,不必求肖,想當爾爾。石刻像一,附以本傳,何仁仲别駕署華陽時所爲也。碑皆不堪讀。

  鍾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遠,東屯險奧,各不相襲。嚴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難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門一段奇耳。窮愁奔走,猶能擇勝,胸中暇整,可以應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貞子時也。

  時萬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頃之霁。使客遊者,多由監

監司郡邑招飲,冠蓋稠濁,磬折喧溢,迫暮趣歸。是日清晨,偶然獨往。楚人鍾惺記。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出成都城南門,左邊是萬裏橋。向西折行的細而美、長而彎,所見像套連的圈兒、像開口的玉環、像帶子、像圓規、像彎鈎、水色像明鏡、像碧玉、像濃綠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現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帶,然後才有“浣花溪”這一專門名稱,這是因爲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兒罷了。  行走三、四裏就到了青羊宮。溪流一會兒遠,一會兒近。青竹翠柏郁郁蔥蔥,顯得對岸濃蔭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盡頭,平望像一片荠菜。水光樹色,清幽而絢麗,使人表裏澄徹,神清氣爽。從青羊宮往西,因溪水彙流而架設了三座橋,彼此相隔都不到半裏路,轎夫說通向灌縣,或者這就是所謂“江從灌口來”的說法吧。

  溪東面住有人家,這時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見;稍有空缺,溪水重又展現在眼前。象這樣的情形有好幾處。溪岸人家用樹枝、竹條編紮成門戶和籬牆,很是齊整。走盡了橋,路旁邊立着一座亭子,題寫着“緣江路”幾個字。過了這裏就到了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橋跨越溪身,橋上有臨水的欄杆覆圍着,到此才看見題着“浣花溪”字樣的匾額。過橋

,是一片小小的陸地,象梭子那樣橫斜着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環繞着它,沒有橋便無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題字爲“百花潭水”。從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過橋經過梵安寺,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畫得十分清朗古樸,不見得一定強求惟妙惟肖,但想來杜甫應當是這個模樣。還有一塊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着杜甫的傳記,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華陽縣令時所制作的。碑文全都沒法讀了。

  鍾惺說:杜甫的兩處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環境幽遠,在夔州東屯的,地方險僻,兩者互不相同。假如嚴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過晚年,患難時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派定這位老詩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現罷了:在艱難潦倒中流離奔波,卻仍能選擇勝地處身;胸襟安閑從容,可以應付世事,這同孔子變換服裝、客居在司城貞子家裏避難時的情形是一樣的啊。

  其時爲萬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時象是要下雨,不一會兒便雲開天晴了。朝廷使臣出來遊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縣長官邀請參加飲宴,官場中人稠雜而渾濁,象石磬那般彎曲着身子打躬作揖,喧鬧聲充滿四方。将近黃昏時分連忙回家。這天清晨,我偶然獨自前往。楚人鍾惺作記。

注釋浣花溪:浣花溪又稱百花潭,在成都西

部,唐朝大詩人杜甫曾蔔居于此,并在溪畔建有草堂。萬裏橋:在今四川成都市南,舊名長星橋。傳說三國時蜀國費祎(yī)出使吳國,諸葛亮在這裏替他餞行說:“萬裏之行始于此。”因此改稱萬裏橋。玦(jué):似環而有缺口的玉佩。規:畫圓形的工具。這裏指圓弧。色如鑒、如琅⑷缏壇涼希貉丈窬底櫻衩覽龅氖罰衤壇涼稀<底印@奴,美石,詩人多以青琅幢戎瘛B躺蚬希恢稚盥躺墓希吩亓何涞畚髟肥陳壇涼稀Ⅻbr />窈(yǎo)然:幽深的樣子。潆(yíng)回:水流回旋的樣子。委:江河下遊。草堂:杜甫寓居成都時,曾在浣花溪畔蓋了一所草堂。少陵:指杜甫,他在詩中自稱“少陵野老”。浣花居,在浣花溪的住宅,就是草堂。青羊宮:道觀名,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浣花溪附近。傳說是老子與關尹喜相約會見的地方,明初蜀王朱椿重建。蒼然:幽深碧綠的樣子。平望如荠:平望過去,樹木像荠菜一樣。平望,平視。水木清華:水光樹色清幽美麗。神膚洞達:指清新舒爽。流彙而橋者三:溪水所流經的橋有三座。舁(yú)夫:擡轎子的人。舁,擡。灌縣:今四川灌縣。江從灌口來:這是杜甫《野望固過常少仙》中的詩句。江,指錦江。錦江發源于郫縣,流經成都城南,是岷江的支流。岷江發源于

岷山羊膊嶺,從灌縣東南流經成都附近,納錦江。故上文說“通灌縣”。灌口,灌縣古爲灌口鎮,西北有灌口山。縛柴編竹:用柴竹做門牆。武侯祠:諸葛亮祠,因其生前爲武鄉侯,故稱。水檻:臨水的欄杆。梵安寺:在今成都市南,本名浣花寺,宋改梵安寺,因與杜甫草堂相近,俗稱草堂寺。杜工部祠:宋人呂大防就杜甫草堂故址建祠,因杜甫曾任工部員外郎,稱杜工部祠。想當爾爾:謂想象中的杜甫大概是這個樣子。爾爾,如此。何仁仲:萬曆時爲夔州通判。别駕,即通判。嚴公:指嚴武。杜甫漂泊四川,依鎮守成都的嚴武,在浣花溪構築草堂,安居了幾年。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嚴武死,杜甫離開成都,準備出川。暇整:即“好整以暇”,形容遇事從容不迫。《左傳·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問晉國之勇,臣對曰:‘好以衆整。’曰:‘又何如?’臣對曰:‘好以暇。’”萬曆辛亥:萬曆三十九年(1611)。頃之霁(jì):一會兒天晴了。霁,天放晴。使客:朝廷派的使臣。監司:監察州郡的官。磬折:彎腰敬禮的情狀。趣(cù):同“促”,急速。楚人:竟陵戰國時爲楚地,因此鍾惺自稱楚人。

創作背景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冬天,杜甫由同谷(今甘肅成縣)流亡到成都,借住在浣花溪邊的草堂寺裏。中

進士後,授官行人司行人的鍾惺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奉命使蜀,當年十月到達成都。作者在遊覽成都浣花溪杜工部祠後,于十月十七日寫了這篇《浣花溪記》。

作者簡介

鍾惺(1574~1624) 明代文學家。字伯敬,號退谷,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萬曆三十八年(1610)進士。曾任工部主事,萬曆四十四年(1616)與林古度登泰山。後官至福建提學佥事。不久辭官歸鄉,閉戶讀書,晚年入寺院。其爲人嚴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謝人事,研讀史書。他與同裏譚元春共選《唐詩歸》和《古詩歸》(見《詩歸》),名揚一時,形成“竟陵派”,世稱“鍾譚”。

出自明代钟惺的《浣花溪记》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⑷缏坛凉希喝簧畋蹋牖爻窍抡撸凿交ㄏ病H槐刂敛萏茫箐交ㄓ凶蛞陨倭赇交ň釉谘啥Ⅻ/p>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

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译文注释

译文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套连的圈儿、像开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碧玉、像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罢了。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平望像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彻,神清气爽。从青羊宫往西,因溪水汇流而架设了三座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者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

  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稍有空缺,溪水重又展现在眼前。象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墙,很是齐整。走尽了桥,路旁边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几个字。过了这里就到了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越溪身,桥上有临水的栏杆覆围着,到此才看见题着“浣花溪”字样的匾额。过桥

,是一片小小的陆地,象梭子那样横斜着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从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过桥经过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画得十分清朗古朴,不见得一定强求惟妙惟肖,但想来杜甫应当是这个模样。还有一块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所制作的。碑文全都没法读了。

  钟惺说: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环境幽远,在夔州东屯的,地方险僻,两者互不相同。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过晚年,患难时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派定这位老诗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现罢了: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这同孔子变换服装、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啊。

  其时为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象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云开天晴了。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县长官邀请参加饮宴,官场中人稠杂而浑浊,象石磬那般弯曲着身子打躬作揖,喧闹声充满四方。将近黄昏时分连忙回家。这天清晨,我偶然独自前往。楚人钟惺作记。

注释浣花溪:浣花溪又称百花潭,在成都西

部,唐朝大诗人杜甫曾卜居于此,并在溪畔建有草堂。万里桥:在今四川成都市南,旧名长星桥。传说三国时蜀国费祎(yī)出使吴国,诸葛亮在这里替他饯行说:“万里之行始于此。”因此改称万里桥。玦(jué):似环而有缺口的玉佩。规:画圆形的工具。这里指圆弧。色如鉴、如琅⑷缏坛凉希貉丈窬底樱衩览龅氖罚衤坛凉稀<底印@奴,美石,诗人多以青琅幢戎瘛B躺蚬希恢稚盥躺墓希吩亓何涞畚髟肥陈坛凉稀Ⅻbr />窈(yǎo)然:幽深的样子。潆(yíng)回:水流回旋的样子。委:江河下游。草堂:杜甫寓居成都时,曾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草堂。少陵:指杜甫,他在诗中自称“少陵野老”。浣花居,在浣花溪的住宅,就是草堂。青羊宫:道观名,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浣花溪附近。传说是老子与关尹喜相约会见的地方,明初蜀王朱椿重建。苍然:幽深碧绿的样子。平望如荠:平望过去,树木像荠菜一样。平望,平视。水木清华:水光树色清幽美丽。神肤洞达:指清新舒爽。流汇而桥者三:溪水所流经的桥有三座。舁(yú)夫:抬轿子的人。舁,抬。灌县:今四川灌县。江从灌口来:这是杜甫《野望固过常少仙》中的诗句。江,指锦江。锦江发源于郫县,流经成都城南,是岷江的支流。岷江发源于

岷山羊膊岭,从灌县东南流经成都附近,纳锦江。故上文说“通灌县”。灌口,灌县古为灌口镇,西北有灌口山。缚柴编竹:用柴竹做门墙。武侯祠:诸葛亮祠,因其生前为武乡侯,故称。水槛:临水的栏杆。梵安寺:在今成都市南,本名浣花寺,宋改梵安寺,因与杜甫草堂相近,俗称草堂寺。杜工部祠:宋人吕大防就杜甫草堂故址建祠,因杜甫曾任工部员外郎,称杜工部祠。想当尔尔:谓想象中的杜甫大概是这个样子。尔尔,如此。何仁仲:万历时为夔州通判。别驾,即通判。严公:指严武。杜甫漂泊四川,依镇守成都的严武,在浣花溪构筑草堂,安居了几年。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死,杜甫离开成都,准备出川。暇整:即“好整以暇”,形容遇事从容不迫。《左传·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臣对曰:‘好以众整。’曰:‘又何如?’臣对曰:‘好以暇。’”万历辛亥:万历三十九年(1611)。顷之霁(jì):一会儿天晴了。霁,天放晴。使客:朝廷派的使臣。监司:监察州郡的官。磬折:弯腰敬礼的情状。趣(cù):同“促”,急速。楚人:竟陵战国时为楚地,因此钟惺自称楚人。

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冬天,杜甫由同谷(今甘肃成县)流亡到成都,借住在浣花溪边的草堂寺里。中

进士后,授官行人司行人的钟惺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奉命使蜀,当年十月到达成都。作者在游览成都浣花溪杜工部祠后,于十月十七日写了这篇《浣花溪记》。

作者简介

钟惺(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碑皆不堪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16335.html

上一篇:厥田惟中,厥壤惟白。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