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6 10:27:27

出自唐代杜甫的《題張氏隐居二首》

春山無伴獨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澗道馀寒曆冰雪,石門斜日到林丘。不貪夜識金銀氣,遠害朝看麋鹿遊。乘興杳然迷出處,對君疑是泛虛舟。

之子時相見,邀人晚興留。霁潭鳣發發,春草鹿呦呦。杜酒偏勞勸,張梨不外求。前村山路險,歸醉每無愁。

譯文及注釋

譯文春日的山中獨處無伴,因而特意把您訪求,丁丁的伐木聲使山谷更顯清幽。經殘餘着寒氣和凍雪的山澗通道,曆石門古道于傍晚時分到達您的隐居處。您從不貪财,夜間也不去觀看金銀之氣;隻願躲避災禍,每天欣賞麋鹿閑遊。我乘興而來,爲您的情懷所感而迷路;面對您,仿佛是坐上随意漂遊之小舟。

張先生啊,您經常和我相見,眼下天色已晚,卻仍邀請我留下,以盡晚間雅興。晴明的潭水上,鳣魚遊躍,弄出“發發”之響。春天草野間,傳來“呦呦”鹿鳴。酒本是我杜家的,卻偏偏勞您來勸我;梨本是你張府上的,自然不必向外找。前村的山路雖然艱險,卻已在醉中走熟;讓我們盡情地喝吧,來一個一醉方休。

注釋張氏隐居:指張氏隐居之處。張氏:可能指張玠。杜甫晚年有《别張十三建封》。張建封,兖州(今屬山東)人。張玠爲其父。春山:指春日山中。庾信詩:“春山百鳥啼。”無伴:語出劉琨詩:“獨生

生無伴。”相求:互相尋求。《易》:“同氣相求。”伐木丁丁(zhēngzhēng):語出《詩經·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嘤嘤。嘤其鳴矣,求其友聲。”《小序》:“《伐木》,燕朋友故舊也。”注:“丁丁,伐木聲。”山更幽:語出王籍詩:“鳥鳴山更幽。”澗道:山澗通道。冰雪:猶言凍雪,冰讀去聲。斜日:傍晚時西斜的太陽。陰铿詩:“翠柳将斜日。”林丘:指隐居的地方。謝惠連詩:“落雪灑林丘。”遠害:避免禍害。《晏子春秋》:“可謂能遠害矣。”麋(mí)鹿遊:比喻繁華之地變爲荒涼之所。《史記·李斯傳》:“麋鹿遊于朝。”乘興:興會所至。《世說》:王徽之曰:“我本乘興而行。”杳(yǎo)然:渺遠貌。迷出處:一作“迷去處”。沈佺期詩:“此中迷出處。”盧照鄰詩:“桃源迷處所。”對君:語本庾信詩:“對君俗人眼。”虛舟:謂空無所系。無人駕禦的船隻。之子:這個人。指張氏。晚興:至晚未衰之興緻。杜審言詩:“聖情留晚興。”霁潭:一作“濟潭”,是指濟水言。仇兆鳌按:前章雲“林丘”,本章雲“山路”,則知不在濟水傍矣。以霁對春,正切時景。鳣(zhān)發(bō)發:發發:盛貌。呦呦:象聲詞。鹿鳴聲。《詩經》:“呦呦鹿鳴”。蘇武詩:“鹿鳴思野草,可以喻嘉賓

。”杜酒:家釀的薄酒。史傳杜康造酒,故稱。此亦有杜甫自诩之意。張梨:典出潘嶽《閑居賦》:“張公大谷之梨。”可知張公梨乃時名産也;此處借指張氏所産的梨。謝靈運詩:“得性非外求。”前村:語本沈炯詩:“火炬前村發。”山路:語本楊炯詩:“山路繞羊腸”。

賞析

  這組詩共兩首,第一首是七律,大概在初識張氏時所作,形容他的爲人。仇兆鳌《杜詩詳注》認爲:前四句寫景,後四句抒情,中間大概爲分段處。若細分之,首句張氏,次句隐居。三四句切隐居,言路之僻遠,五六句切張氏,言人之廉靜。末二句說得賓主兩忘,情與境俱化。

  詩人在詩中用了反襯手法表現人的孤寂和山的幽靜:“春山處處子規聲”(清陸以湉《冷廬雜識·潘太守詩》),而張氏卻獨生無伴,隻好自說自話,以春山的“鬧”襯托孤寂的人,人越發孤寂了;丁丁的伐木聲,以“有聲”襯托幽靜的山,山越發幽靜了。詩人用典故表現張氏的廉靜:《南史》載梁隐士孔祐至行通神,嘗見四明山谷中有錢數百斛,視之如瓦石。《關中記》:辛孟年七十,與麋鹿同群,世謂仙鹿。而結尾二句,更是詩人的良苦用心:“迷出處”,暗示張氏迷人的隐居環境如同桃花源,使詩人“迷不複得路”(陶淵明《桃花源記》);“泛虛舟”,

則表現“至行通神”張氏的飄逸與神秘。

  第二首爲五律。大約跟張氏已很相熟了,所以開首便道“之子時相見”,《杜詩鏡铨》以爲“當是數至後再題”,《杜詩詳注》以爲“往來非一度矣”,皆是。

  雖是一首應酬之作,卻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情味與風趣。這首詩直說與用典雙管齊下。直說與用典是古詩常用的兩種表現方法,如不能分辨,詩意便不明白。在這裏卻兩兩密合。假如當作直說看,那簡直接近白話;假如當作用典看,那又大半都是些典故,所謂無一句無來曆。但這是形迹,杜詩往往如此,不足爲奇。它能夠有風趣,方是真正的難得。

  如“之子”翻成白話當說“這人”或“這位先生”,但“之子”卻見《毛詩》。第三句,池中鯉魚很多,遊來遊去;第四句鹿在那邊吃草呦呦地叫;但“鳣鲔發發”,“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并見《毛詩》。用經典成語每苦迂腐板重,在這兒卻一點也不覺得,故前人評:“三四驅遣六藝卻極清秀。”而且鹿鳴原詩有宴樂嘉賓之意,所以這第四句雖寫實景,已景中含情,承上啓下了。

  “杜酒”一聯,幾乎口語體,偏又用典故來貼切賓主的姓。杜康是創制秫酒的人。“張公大谷之梨”,見潘嶽《閑居賦》。這典故用得非常巧,顯出主人的情重來,已是文章本天成,尤

妙在說得這樣輕靈自然。《杜詩鏡铨》說:“巧對,蘊藉不覺。”慰藉不覺正是風趣的一種铨表。

  詩還用透過一層的寫法。文章必須密合當時的實感,這原是通例。但這個現實性卻不可呆看,有些地方正以不必符合爲佳。惟其不很符合,才能把情感表現得非常圓滿,也就是進一步合乎現實了。這詩末聯“前村山路險,歸醉每無愁”就是這樣。想那前村的山路很險,又喝醉了酒,跌跌蹱蹱地回去,仿佛盲人瞎馬夜半深池的光景,沒有不發愁之理;所以這詩末句實在該當作“歸醉每應愁”的,但他偏不說“應愁”,颠倒說“無愁”。“無愁”雖非實感,卻能進一步地表現這主題──主人情重,客人緻謝,賓主極歡。

  在這情景下,那麽不管老杜他在那天晚上愁也不愁,反正必須說“無愁”的。所以另外本可以有一個比較自然合理的解釋,喝醉了所以不知愁;但也早被前人給否決了。《杜詩集評》引李天生說:“末二句謂與張深契,故醉歸忘山路之險,若雲醉而不知,則淺矣。”杜甫正要借這該愁而不愁來表示他對主人的傾倒和感謝,若把自己先形容成了一個酒糊塗,那詩意全失,不僅殺風景而已。又這一句結出首聯的意思來,“邀人晚興留”是這詩裏主要的句子。

創作背景

  這組詩當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

),時杜甫遊于齊趙。第一首七律大概作于初識張氏時,第二首五律大概作于與張氏熟識後。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出自唐代杜甫的《题张氏隐居二首》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春日的山中独处无伴,因而特意把您访求,丁丁的伐木声使山谷更显清幽。经残余着寒气和冻雪的山涧通道,历石门古道于傍晚时分到达您的隐居处。您从不贪财,夜间也不去观看金银之气;只愿躲避灾祸,每天欣赏麋鹿闲游。我乘兴而来,为您的情怀所感而迷路;面对您,仿佛是坐上随意漂游之小舟。

张先生啊,您经常和我相见,眼下天色已晚,却仍邀请我留下,以尽晚间雅兴。晴明的潭水上,鳣鱼游跃,弄出“发发”之响。春天草野间,传来“呦呦”鹿鸣。酒本是我杜家的,却偏偏劳您来劝我;梨本是你张府上的,自然不必向外找。前村的山路虽然艰险,却已在醉中走熟;让我们尽情地喝吧,来一个一醉方休。

注释张氏隐居:指张氏隐居之处。张氏:可能指张玠。杜甫晚年有《别张十三建封》。张建封,兖州(今属山东)人。张玠为其父。春山:指春日山中。庾信诗:“春山百鸟啼。”无伴:语出刘琨诗:“独生

生无伴。”相求:互相寻求。《易》:“同气相求。”伐木丁丁(zhēngzhēng):语出《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小序》:“《伐木》,燕朋友故旧也。”注:“丁丁,伐木声。”山更幽:语出王籍诗:“鸟鸣山更幽。”涧道:山涧通道。冰雪:犹言冻雪,冰读去声。斜日:傍晚时西斜的太阳。阴铿诗:“翠柳将斜日。”林丘:指隐居的地方。谢惠连诗:“落雪洒林丘。”远害:避免祸害。《晏子春秋》:“可谓能远害矣。”麋(mí)鹿游: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史记·李斯传》:“麋鹿游于朝。”乘兴:兴会所至。《世说》:王徽之曰:“我本乘兴而行。”杳(yǎo)然:渺远貌。迷出处:一作“迷去处”。沈佺期诗:“此中迷出处。”卢照邻诗:“桃源迷处所。”对君:语本庾信诗:“对君俗人眼。”虚舟:谓空无所系。无人驾御的船只。之子:这个人。指张氏。晚兴:至晚未衰之兴致。杜审言诗:“圣情留晚兴。”霁潭:一作“济潭”,是指济水言。仇兆鳌按:前章云“林丘”,本章云“山路”,则知不在济水傍矣。以霁对春,正切时景。鳣(zhān)发(bō)发:发发:盛貌。呦呦:象声词。鹿鸣声。《诗经》:“呦呦鹿鸣”。苏武诗:“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杜酒:家酿的薄酒。史传杜康造酒,故称。此亦有杜甫自诩之意。张梨:典出潘岳《闲居赋》:“张公大谷之梨。”可知张公梨乃时名产也;此处借指张氏所产的梨。谢灵运诗:“得性非外求。”前村:语本沈炯诗:“火炬前村发。”山路:语本杨炯诗:“山路绕羊肠”。

赏析

  这组诗共两首,第一首是七律,大概在初识张氏时所作,形容他的为人。仇兆鳌《杜诗详注》认为: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中间大概为分段处。若细分之,首句张氏,次句隐居。三四句切隐居,言路之僻远,五六句切张氏,言人之廉静。末二句说得宾主两忘,情与境俱化。

  诗人在诗中用了反衬手法表现人的孤寂和山的幽静:“春山处处子规声”(清陆以湉《冷庐杂识·潘太守诗》),而张氏却独生无伴,只好自说自话,以春山的“闹”衬托孤寂的人,人越发孤寂了;丁丁的伐木声,以“有声”衬托幽静的山,山越发幽静了。诗人典故表现张氏的廉静:《南史》载梁隐士孔祐至行通神,尝见四明山谷中有钱数百斛,视之如瓦石。《关中记》:辛孟年七十,与麋鹿同群,世谓仙鹿。而结尾二句,更是诗人的良苦用心:“迷出处”,暗示张氏迷人的隐居环境如同桃花源,使诗人“迷不复得路”(陶渊明《桃花源记》);“泛虚舟”,

则表现“至行通神”张氏的飘逸与神秘

  第二首为五律。大约跟张氏已很相熟了,所以开首便道“之子时相见”,《杜诗镜铨》以为“当是数至后再题”,《杜诗详注》以为“往来非一度矣”,皆是。

  虽是一首应酬之作,却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情味与风趣。这首诗直说与用典双管齐下。直说与用典是古诗常用的两种表现方法,如不能分辨,诗意便不明白。在这里却两两密合。假如当作直说看,那简直接近白话;假如当作用典看,那又大半都是些典故,所谓无一句无来历。但这是形迹,杜诗往往如此,不足为奇。它能够有风趣,方是真正的难得。

  如“之子”翻成白话当说“这人”或“这位先生”,但“之子”却见《毛诗》。第三句,池中鲤鱼很多,游来游去;第四句鹿在那边吃草呦呦地叫;但“鳣鲔发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并见《毛诗》。用经典成语每苦迂腐板重,在这儿却一点也不觉得,故前人评:“三四驱遣六艺却极清秀。”而且鹿鸣原诗有宴乐嘉宾之意,所以这第四句虽写实景,已景中含情,承上启下了

  “杜酒”一联,几乎口语体,偏又用典故来贴切宾主的姓。杜康是创制秫酒的人。“张公大谷之梨”,见潘岳《闲居赋》。这典故用得非常巧,显出主人的情重来,已是文章本天成,尤

妙在说得这样轻灵自然。《杜诗镜铨》说:“巧对,蕴藉不觉。”慰藉不觉正是风趣的一种铨表。

  诗还用透过一层的写法。文章必须密合当时的实感,这原是通例。但这个现实性却不可呆看,有些地方正以不必符合为佳。惟其不很符合,才能把情感表现得非常圆满,也就是进一步合乎现实了。这诗末联“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就是这样。想那前村的山路很险,又喝醉了酒,跌跌蹱蹱地回去,仿佛盲人瞎马夜半深池的光景,没有不发愁之理;所以这诗末句实在该当作“归醉每应愁”的,但他偏不说“应愁”,颠倒说“无愁”。“无愁”虽非实感,却能进一步地表现这主题──主人情重,客人致谢,宾主极欢。

  在这情景下,那么不管老杜他在那天晚上愁也不愁,反正必须说“无愁”的。所以另外本可以有一个比较自然合理的解释,喝醉了所以不知愁;但也早被前人给否决了。《杜诗集评》引李天生说:“末二句谓与张深契,故醉归忘山路之险,若云醉而不知,则浅矣。”杜甫正要借这该愁而不愁来表示他对主人的倾倒和感谢,若把自己先形容成了一个酒糊涂,那诗意全失,不仅杀风景而已。又这一句结出首联的意思来,“邀人晚兴留”是这诗里主要的句子。

创作背景

  这组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

),时杜甫游于齐赵。第一首七律大概作于初识张氏时,第二首五律大概作于与张氏熟识后。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119505.html

上一篇:问囚长损气,见鹤忽惊心。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白的《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

    •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

    • 帘中女儿惜春莫,愁绪满怀无处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

    • 西风月落城乌起。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天仙子·渌水亭秋夜》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难睡。西风月落城乌起。译文及注释译文池塘水波清澈,金色月亮倒映

    • 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贺的《黄家洞》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黑幡三点铜鼓鸣,高作猿啼摇箭箙。彩巾缠踍幅半斜,溪头簇队映葛花。山潭晚雾吟白鼍,竹蛇飞蠹射金沙。闲驱竹马

    •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白的《秋夕旅怀》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

    •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创作背景  

    • 尺幅重披,玉颜千载,依然无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水龙吟·题文姬图》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对黄沙白草,呜呜卷叶,平生恨、从

    • 怕临风、□欺瘦骨,护冷素衣叠。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吴文英的《凄凉犯·重台水仙》空江浪阔。清尘凝、层层刻碎冰叶。水边照影,华裾曳翠,露搔泪湿。湘烟暮合。□尘袜、凌波半涉。怕临风、□欺瘦骨,护冷素衣叠。樊姊

    • 一派黄流已电奔。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苏轼的《减字木兰花·以大琉璃杯劝王仲翁》海南奇宝。铸出团团如栲栳。曾到昆仑。乞得山头玉女盆。绛州王老。百岁痴顽推不倒。海口如门。一派黄流已电奔。创作背景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