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3 08:57:54

出自唐代李白的《登太白峰》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爲我開天關。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一别武功去,何時複更還?譯文及注釋

譯文  向西攀登太白峰,在日落時分才登上峰巅。太白星向我問候,要爲我打開天關。我願乘那清風而去,飛行于那浮雲之間。舉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飛行似乎已無山巒阻礙。一旦離别武功而遠去,什麽時候才能回還呢?

注釋太白峰:即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太一山。在今陝西眉縣、太白縣、周至縣交界處。山峰極高,常有積雪。窮:盡。這裏是到頂的意思。太白:這裏指太白星,即金星。這裏喻指仙人。天關:古星名,又名天門。《晉書·天文志》:”東方,角宿二星爲天關,其間天門也,其内天庭也。故黃道經其中,七曜之所行也。“這裏指想象中的天界門戶。泠(líng)風:和風。輕微之風。武功:古代武功縣,範圍大緻包括今武功全境,扶風中南部,眉縣全境和岐山南部。

鑒賞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詩的開頭兩句,就從側面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聳。李白從西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陽殘照,才登上峰頂。太白峰高矗入雲,終年積雪,俗語說:“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勢如此高峻,李白卻要攀登到頂峰,一“窮”字

字,表現出詩人不畏艱險、奮發向上的精神。起句“西上太白峰”正是開門見山的手法,爲下面寫星寫月作了準備。

  登高壯觀,詩人浮想聯翩,仿佛聽到:“太白與我語,爲我開天關。”太白星對他傾訴衷情,告訴他,願意爲他打開通向天界的門戶。詩人和星星之間的友誼十分親切動人,富有人情味。李白一向熱愛皎潔的明月和閃亮的星星,常常把它們人格化:“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把酒問月》)“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詩人好像在向明月這個知心朋友問候,共叙歡情。而在這首詩裏,太白星則主動問好,同他攀談,并願爲之“開天關”。詩人想象新穎活潑,富有情趣。在這裏,李白并沒有直接刻畫太白峰的高峻雄偉,隻是寫他和太白星側耳傾談,悄語密話的情景,就生動鮮明地表現出太白山高聳入雲的雄姿。這是一種化實爲虛,以虛寫實的手法。李白另有一些詩也描繪了太白山的高峻,但卻是用實寫的手法,如《古風·其五》中:“太白何蒼蒼,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裏,邈爾與世絕。”《蜀道難》中,也正面形容太白山的險峻雄奇:“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巅。”雖然是同一個描寫對象,李白卻根據詩歌内容的不同要求而采用豐富多彩的表現方式,使讀

者有新穎之感。詩人登上太白峰,通向上天的門戶又已打開,于是幻想神遊天界:乘着習習和風,飄然高舉,自由飛升,穿過濃密雲層,直上太空,向月奔去。

  “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泠風”就是清風的意思,這種形象自由輕快,有如天馬行空,任意馳騁,境界異常開闊。詩人飄飄然有出世的念頭。“願乘泠風去”化用《莊子·逍遙遊》中“夫列子禦風而行,泠然善也”的語意,但這裏用得靈活自然,并不顯出斧鑿痕迹。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這兩句的意境和“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宣州謝朓樓餞别校書叔雲》)有些相似。詩人滿懷豪情逸志,飛越層巒疊嶂,舉起雙手,向着明月靠近飛升,幻想超離人間,擺脫塵世俗氣,追求個性的自由發展,到那光明理想的世界中去。以上四句,意境高遠,想象奇特,形象瑰玮,藝術構思新穎,充滿積極浪漫主義精神,是全詩高潮所在。

  然而,李白并不甘心情願抛開人世,脫離現實,一去不複返,他在詩中發問:“一别武功去,何時複更還?”這兩句是說,正當李白幻想乘泠風,飛離太白峰,神遊月境時,他回頭望見武功,心裏卻惦念着:“一旦離别而去,什麽時候才能返回來呢?”一種留戀人間,渴望有所作爲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

,深深地萦繞在詩人心頭。在長安,李白雖然“出入翰林中”,然而,“醜正同列,害能成謗,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陽冰《草堂集序》)。詩人并不被重用,因而郁郁不得意。登太白峰而幻想神遊,遠離人世,正是這種苦悶心情的形象反映。“何時複更還?”細緻地表達了他那種欲去還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複雜的心理狀态,言有盡而意無窮,蘊藉含蓄,耐人尋味。

  晚唐詩人皮日休說過:“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間語者,有李太白。”這首詩就帶有這種浪漫主義的創作特色。全詩借助豐富的想象,忽而馳騁天際,忽而回首人間,結構跳躍多變,突然而起,忽然而收,大起大落,雄奇跌宕,生動曲折地反映了詩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光明世界的憧憬。

創作背景

  李白于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應诏入京時,躊躇滿志。但是,由于朝廷昏庸,權貴排斥,他的政治抱負根本無法實現,這使他感到惆怅與苦悶。在這種心情下詩人創作了《登太白峰》一詩。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随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

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出自唐代李白的《登太白峰》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译文注释

译文  向西攀登太白峰,在日落时分才登上峰巅。太白星向我问候,要为我打开天关。我愿乘那清风而去,飞行于那浮云之间。举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飞行似乎已无山峦阻碍。一旦离别武功而远去,什么时候才能回还呢?

注释太白峰:即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太一山。在今陕西眉县、太白县、周至县交界处。山峰极高,常有积雪。穷:尽。这里是到顶的意思。太白:这里指太白星,即金星。这里喻指仙人。天关:古星名,又名天门。《晋书·天文志》:”东方,角宿二星为天关,其间天门也,其内天庭也。故黄道经其中,七曜之所行也。“这里指想象中的天界门户。泠(líng)风:和风。轻微之风。武功:古代武功县,范围大致包括今武功全境,扶风中南部,眉县全境和岐山南部。

鉴赏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诗的开头两句,就从侧面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耸。李白从西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阳残照,才登上峰顶。太白峰高矗入云,终年积雪,俗语说:“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势如此高峻,李白却要攀登到顶峰,一“穷”字

字,表现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起句“西上太白峰”正是开门见山的手法,为下面写星写月作了准备

  登高壮观,诗人浮想联翩,仿佛听到:“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太白星对他倾诉衷情,告诉他,愿意为他开通向天界的门户。诗人和星星之间的友谊十分亲切动人,富有人情味。李白一向热爱皎洁的明月和闪亮的星星,常常把它们人格化:“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诗人好像在向明月这个知心朋友问候,共叙欢情。而在这首诗里,太白星则主动问好,同他攀谈,并愿为之“开天关”。诗人想象新颖活泼,富有情趣。在这里,李白并没有直接刻画太白峰的高峻雄伟,只是写他和太白星侧耳倾谈,悄语密话的情景,就生动鲜明地表现出太白山高耸入云的雄姿。这是一种化实为虚,以虚写实的手法。李白另有一些诗也描绘了太白山的高峻,但却是用实写的手法,如《古风·其五》中:“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蜀道难》中,也正面形容太白山的险峻雄奇:“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虽然是同一个描写对象,李白却根据诗歌内容的不同要求而采用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使读

者有新颖之感。诗人登上太白峰,通向上天的门户又已打开,于是幻想神游天界:乘着习习和风,飘然高举,自由飞升,穿过浓密云层,直上太空,向月奔去。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泠风”就是清风的意思,这种形象自由轻快,有如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境界异常开阔。诗人飘飘然有出世的念头。“愿乘泠风去”化用《庄子·逍遥游》中“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语意,但这里用得灵活自然,并不显出斧凿痕迹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这两句的意境和“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有些相似。诗人满怀豪情逸志,飞越层峦叠嶂,举起双手,向着明月靠近飞升,幻想超离人间,摆脱尘世俗气,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到那光明理想的世界中去。以上四句,意境高远,想象奇特,形象瑰玮,艺术构思新颖,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是全诗高潮所在。

  然而,李白并不甘心情愿抛开人世,脱离现实,一去不复返,他在诗中发问:“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这两句是说,正当李白幻想乘泠风,飞离太白峰,神游月境时,他回头望见武功,心里却惦念着:“一旦离别而去,什么时候才能返回来呢?”一种留恋人间,渴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

,深深地萦绕在诗人心头。在长安,李白虽然“出入翰林中”,然而,“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诗人并不被重用,因而郁郁不得意。登太白峰而幻想神游,远离人世,正是这种苦闷心情的形象反映。“何时复更还?”细致地表达了他那种欲去还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复杂心理状态,言有尽而意无穷,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晚唐诗人皮日休说过:“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这首诗就带有这种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全诗借助丰富的想象,忽而驰骋天际,忽而回首人间,结构跳跃多变,突然而起,忽然而收,大起大落,雄奇跌宕,生动曲折地反映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憧憬。

创作背景

  李白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应诏入京时,踌躇满志。但是,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他的政治抱负根本无法实现,这使他感到惆怅与苦闷。在这种心情下诗人创作了《登太白峰》一诗。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

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106470.html

上一篇:有龙于飞,周遍天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