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右之右之,君子有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2 15:16:31

出自先秦的《小雅·裳裳者華》

裳裳者華,其葉湑兮。我觏之子,我心寫兮。我心寫兮,是以有譽處兮。

裳裳者華,芸其黃矣。我觏之子,維其有章矣。維其有章矣,是以有慶矣。

裳裳者華,或黃或白。我觏之子,乘其四駱。乘其四駱,六辔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維其有之,是以似之。

譯文及注釋

譯文鮮花盛開多輝煌,葉子茂盛綠蒼蒼。遇見這位賢君子,我的心情真舒暢。我的心情真舒暢,因有美譽大家享。鮮花盛開多輝煌,怒放黃花多鮮亮。遇見這位賢君子,才華橫溢有教養。才華橫溢有教養,因此喜慶事兒降。鮮花盛開多輝煌,有的白色有的黃。遇見這位賢君子,駕着四馬氣昂揚。駕着四馬氣昂揚,六根缰繩閃着光。左邊有人來輔佐,君子應付很适宜。右邊有人來相佑,君子發揮有餘地。隻因君子有其長,所以祖業能承繼。

注釋裳(cháng)裳:“堂堂”之假借,花鮮明美盛的樣子。華(huā):花。湑(xǔ):葉子茂盛的樣子。觏(gòu):遇見。之子:此人。寫:通“瀉”,心情舒暢。《毛傳》:“輸寫其心也。”是說心中話都傾吐出來,憂愁消除,心情舒暢。是以:因此。譽處:指君臣處于美好的聲譽之中。《孔疏》:“君臣相得,是以有聲譽之美而處之兮。”一說“譽”通“豫”,安

安樂。芸其:即“芸芸”,花色彩濃豔的樣子。章:文章,指其人有教養,有才華。一說爲“紋章”,服飾文采。駱:黑鬃黑尾的白馬。六辔(pèi):六條缰繩。沃若:光滑柔軟的樣子。左:和下文的“右”,指左右輔弼,君子的幫手。君子:指前所言“之子”。一說指古之明王。宜:安定。有:取。意爲取用他們。似:當爲“嗣”之假借,繼承。

鑒賞

  全詩共四章,每章六句。詩前三章是結構相似的重調,每章的前兩句寫花起興,從“其葉湑兮”到“芸其黃矣”再到“或黃或白”,将花繁葉茂的盛景充分地表露出來,也由此烘托出抒情主人公心中的無比歡娛。

  在首章,詩人并沒有詳寫“我”所遇的“之子”的具體模樣,而隻寫了自己的主觀心理感受“我心寫兮”,“是以有譽處兮”,心中煩憂盡瀉,充滿歡樂。爲了說明“之子”使得“我”如此歡悅的原因,此詩第二章給“之子”一個特寫鏡頭,這個鏡頭沒有對準他的面部,也沒有對準他的眼睛,而是對準其服飾:“維其有章矣。”這樣的叙述中滲透着贊美之情,因爲服飾之美在先秦時期是身份和地位的外在表現。至此,詩人仍覺不足,又将目光轉向全景,在第三章寫“之子”的車馬之盛,“乘其四駱,六辔沃若”,十足風光,十分氣派。如此一層一層推進,

在形象的跳躍式叙述中顯示出歡快的激情。

  詩若就此打住,便顯得情感過于淺直,而且缺少了雅詩中應有的那份平和與理性,于是詩第四章從節奏和用韻兩方面都變得舒緩起來,“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從左右兩方面寫君子無所不宜的品性和才能,有了這方面的歌唱,使得前面三章的贊美有了理性依據。“維其有之,是以似之”,兩句總括全篇,贊美君子表裏如一、德容兼美的風貌,以平和安詳作結。

  整首詩以花起興,贊頌人物之美,節奏變化有緻,結構收束得當,讀來興味盎然,且無阿谀之感,确是一首輕松歡快又不失穩當的雅詩。

創作背景

  曆代學者大多認爲這是周王贊美諸侯的詩歌。《毛詩序》以爲“刺幽王也。古之仕者世祿,小人在位,則讒谄并進,棄賢者之類,絕功臣之世焉”。朱熹《詩集傳》以爲此系天子稱贊諸侯之辭。魏源《詩古微》以爲此詩爲“朝于東都所作”。

出自先秦的《小雅·裳裳者华》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我觏之子,我心写兮。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

裳裳者华,芸其黄矣。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裳裳者华,或黄或白。我觏之子,乘其四骆。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译文及注释

译文鲜花盛开多辉煌,叶子茂盛绿苍苍。遇见这位贤君子,我的心情真舒畅。我的心情真舒畅,因有美誉大家享。鲜花盛开多辉煌,怒放黄花多鲜亮。遇见这位贤君子,才华横溢有教养。才华横溢有教养,因此喜庆事儿降。鲜花盛开多辉煌,有的白色有的黄。遇见这位贤君子,驾着四马气昂扬。驾着四马气昂扬,六根缰绳闪着光。左边有人来辅佐,君子应付很适宜。右边有人来相佑,君子发挥有余地。只因君子有其长,所以祖业能承继。

注释裳(cháng)裳:“堂堂”之假借,花鲜明美盛的样子。华(huā):花。湑(xǔ):叶子茂盛的样子。觏(gòu):遇见。之子:此人。写:通“泻”,心情舒畅。《毛传》:“输写其心也。”是说心中话都倾吐出来,忧愁消除,心情舒畅。是以:因此。誉处:指君臣处于美好的声誉之中。《孔疏》:“君臣相得,是以有声誉之美而处之兮。”一说“誉”通“豫”,安

安乐。芸其:即“芸芸”,花色彩浓艳的样子。章:文章,指其人有教养,有才华。一说为“纹章”,服饰文采。骆:黑鬃黑尾的白马。六辔(pèi):六条缰绳。沃若:光滑柔软的样子。左:和下文的“右”,指左右辅弼,君子的帮手。君子:指前所言“之子”。一说指古之明王。宜:安定。有:取。意为取用他们。似:当为“嗣”之假借,继承。

鉴赏

  全诗共四章,每章六句。诗前三章是结构相似的重调,每章的前两句写花起兴,从“其叶湑兮”到“芸其黄矣”再到“或黄或白”,将花繁叶茂的盛景充分地表露出来,也由此烘托出抒情主人公心中的无比欢娱。

  在首章,诗人并没有详写“我”所遇的“之子”的具体模样,而只写了自己的主观心理感受“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心中烦忧尽泻,充满欢乐。为了说明“之子”使得“我”如此欢悦的原因,此诗第二章给“之子”一个特写镜头,这个镜头没有对准他的面部,也没有对准他的眼睛,而是对准其服饰:“维其有章矣。”这样的叙述中渗透着赞美之情,因为服饰之美在先秦时期是身份和地位的外在表现。至此,诗人仍觉不足,又将目光转向全景,在第三章写“之子”的车马之盛,“乘其四骆,六辔沃若”,十足风光,十分气派。如此一层一层推进,

在形象的跳跃式叙述中显示出欢快的激情

  诗若就此打住,便显得情感过于浅直,而且缺少了雅诗中应有的那份平和与理性,于是诗第四章从节奏和用韵两方面都变得舒缓起来,“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从左右两方面写君子无所不宜的品性和才能,有了这方面的歌唱,使得前面三章的赞美有了理性依据。“维其有之,是以似之”,两句总括全篇,赞美君子表里如一、德容兼美的风貌,以平和安详作结。

  整首诗以花起兴,赞颂人物之美,节奏变化有致,结构收束得当,读来兴味盎然,且无阿谀之感,确是一首轻松欢快又不失稳当的雅诗。

创作背景

  历代学者大多认为这是周王赞美诸侯的诗歌。《毛诗序》以为“刺幽王也。古之仕者世禄,小人在位,则谗谄并进,弃贤者之类,绝功臣之世焉”。朱熹《诗集传》以为此系天子称赞诸侯之辞。魏源《诗古微》以为此诗为“朝于东都所作”。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右之右之,君子有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104508.html

上一篇:畚筑岂无谋,祈祷如有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便角枕题诗,宝钗贳酒,共醉青苔深院。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