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5 13:05:20

出自宋代蔣捷的《梅花引·荊溪阻雪》

白鷗問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閑影,冷清清,憶舊遊。舊遊舊遊今在否?花外樓,柳下舟。夢也夢也,夢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黃雲,濕透木棉裘。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譯文及注釋

譯文白鷗栖落水濱,默然地望着我,好似在問:夜泊溪畔是被風雪所阻,不得以停泊;還是無所去處,情願留下?如若是自願,又爲了何事眉頭緊鎖?夜風襲來,掀起艙簾,吹得艙内燈火閃爍。孤處江舟,隻有身影爲伴,對着孤影,不禁懷念起與舊友歡聚和悠遊的情景。昔日一同悠遊的舊友,今日在哪裏?回想當時,樓外一片盎然春色,相攜漫步錦簇的花叢中。湖中綠波蕩漾,系舟在堤邊的柳樹下。夢啊,夢啊,讓我在夢中重溫一下舊遊。可是在夢中卻難尋舊遊,隻有眼前的寒水空自流。艙外飛雪漫天,凝望濃密的陰雲,任憑飛雪落在身上,浸透了棉衣。都說沒有人的憂愁,有我這般深沉,今夜,雪中的梅花,一身素白,憂愁似我。這首詞在清冷的畫面中,将深深的憂愁與熱烈的回憶交織在一起,如随想曲一樣自由潇灑。

注釋身留:被雪所阻,被迫不能動身而羁留下來。心留:自己心裏情願留下。舊遊:指昔日漫遊的伴友與遊時

時的情景。漠漠:濃密。黃雲:指昏黃的天色。高适曾有詩“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木棉裘:棉衣。

賞析二

  “白鷗問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留”指樂意羁留,“身留”是出于被迫。途中遇雪,不能航行,泊舟岸邊,自然不是“心留”。詞人起筆突兀,出示幻象以虛寫實。他落筆不寫風雪和溪流,而寫泊舟經過,立意較爲翻新,下面繼續讓白鷗發問:“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鎖眉頭”以形示情。白鷗是詞人寄托心情的意象。問者之意,借白鷗說出,婉深而鮮明。此謂托物言人也。作者阻雪的心情通過白鷗表達的,但白鹭的心情也和作者恰恰相反,白鹭也非作者化身。白鹭慣于生活在風雪之中,激流之上。而作者卻是迫于“身留”。作者描寫白鷗,是深化意境。

  “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閑影,冷清清,憶舊遊。”由舟内到舟外,逐次展示境況的寒冷凄清。傍晚時分,冷風拍打着簾幕,把燈火撩撥得跳蕩不已,光暈連同我的影子,都在搖曳着。孤獨冷清的境地,情不自禁地想起昔日的遊伴來。

  下阙緊接上阙結局,問道:“舊遊舊遊今在否?花柳樓,月下舟。”遊伴啊遊伴,你可還健在?憶起結伴而遊,感到非常歡樂自在!花叢旁的小樓,柳蔭之下的輕舟,都如夢幻般地地消逝了

。“夢也夢也”,我在夢中重溫舊日的歡欣。冷風、寒水、黃雲、白雪,使我片刻也不得安甯,但連那木棉(即棉花)裘都濕透了,怎能讓人入眠。夢已了,“夢不到,寒水空流”,“寒水空流”在空虛絕望的心境中,蘊含一絲怪之意思。詞人懷遠之情,如荊溪流水那樣悠悠難盡。風雪漫天,令人愁苦萬分。“都道無人愁似我”,孤舟黑夜唯燈與影相伴,有誰來說這樣的話?況是“都道”,這些人從何而來?“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極寫天氣寒冷。梅花有着傲雪的精神,在冬天淩寒而放,但雪是如此之大,天氣是如此之冷,梅花啊,你能受得住麽?是否象我一樣,浸透在愁苦之中。

  全詞流動自然。以發問取頭,未待回答,卻已氣勢淩人。詞中後多用短句,使節奏感極強,音響較爲清越。全詞以抒情爲主,借景抒情,情景融合,氣宇軒昂。結尾用“雪”字才點出文眼,是作者故意使然,蓋讓人讀起來一氣貫注也。難怪清代詞評家劉熙載曾評蔣捷詞爲“長短句之長城”,是推崇備至。

賞析

  荊溪(在今江蘇南部)是作者蔣捷的家鄉,可謂詞人行蹤的一個見證。他曾多次經此乘舟外行或歸家,而這首《梅花引》正是他在途中爲雪困,孤寂無聊之際,心有所感而寫成的詞作,以表達當時的惆怅情懷。詞中以悠揚的

節奏、活潑的筆調,在冷清的畫面上,織進了熱烈的回憶和灑脫的情趣;在淡淡的哀愁中,展示了一個清妍潇灑的藝術境界。它即興抒情,旋律自由又富于幻想,吟誦起來,給人的感受,如同欣賞一支優美的随想曲。清代詞評家劉熙載對此詞推崇備至,曾稱之爲“長短句之長城”。

  “白鷗問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留”指樂意羁留,“身留”是出于被迫。詞的起筆就很不落俗。既沒有描繪雪景,又沒有直叙受阻,而是幻想出一隻拟人化的白鷗來設問。白鷗栖息水濱,形象飄逸,出現在荊溪泊舟的背景中,顯得十分和諧。這裏借助白鷗,構思已屬新穎,而它的問法,尤爲巧妙。它将孤舟主人的停泊究竟是被迫的還是自願的這個問題,極其簡明地用“是身留,是心留”來概括。第一步先作一個選擇式的詢問,第二步緊接着又用“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來反問。似乎它已經看出苗頭,但仍避免作出判斷。這種表現方法,較之作者在《喜遷莺·金村阻風》中,“風濤如此,被閑鷗诮我,君行良苦”的寫法,雖然同樣都借助了白鷗,卻顯得更俏皮而又有迂回之趣。這樣,一起筆就用空靈的筆墨,虛筆側寫,揭示了孤舟受阻這一題旨,還爲通篇的結構──時而寫“身留”,時而寫心未留──提供了線索。

  “風

拍小簾燈暈舞,對閑影,冷清清,憶舊遊。”這幾句,承上文,寫身留,描繪了孤舟中的冷清。在筆法上,從前面的虛筆側寫,轉爲實筆正寫。作者發揮了煉字的功夫,通過“拍”字、“舞”字,寫出了寒風吹襲下,艙簾掀打和燈焰閃爍的動态,突出了一個“冷”字;又用“對”字、“閑”字,刻劃了他對着緘默的身影孤寂地發愣的靜态,突出了一個“孤”字。在這一動一靜之中,渲染了冷清寂寞的氣氛。又用“冷清清”一句,予以點破,兼指環境和心境。人們在孤寂的時候,往往會自然地懷念起舊日的朋友。正是這種孤舟夜泊的境遇,促使主人公追念起昔日同友人的歡聚,因而逗引出“憶舊遊”的思緒。

  這首詞中的過片以“舊遊舊遊今在否”這句内心獨白,遙承起筆中對主人公并非“心留”的提示,同上片的“憶舊遊”相銜接,具體表現了他的心理活動。随着懷念舊友的思緒,作者把筆墨揮灑開去,以“花外樓,柳下舟”兩句,揭出了同眼前的冷清相對照的另一番境界。句中在“花”“柳”這兩個嬌豔字眼兒的點染下;再現了與故友同遊的美好回憶:在春意盎然的花紅柳綠之中,他們乘舟蕩漾、樓台逗留。這個“柳下舟”的“舟”字,同起筆中的“泊孤舟”相呼應,表明主人公的這一回憶,是由于“泊孤舟”的

冷清所引起的。寫到這裏,作者突然調轉筆鋒,寫出了“夢也夢也,夢不到、寒水空流”三句,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轉折,把剛剛蕩開去的境界忽地又收攏回來。原來是,美好的回憶,引來他尋夢的渴望,而一再地努力入夢卻沒有成功。句中“夢也夢也”的重疊,就表現了他尋夢的努力。好夢難尋,終于重新墜入冷清的現實──隻見荊溪寒水空自流。這一跌一蕩的筆下波瀾,反映了主人公翻騰的思緒,也通過鮮明的對比,進一步揭示了他被迫滞留中的惆怅心情。

  “漠漠黃雲,濕透木綿裘”兩句,再次回到了對“身留”的描寫。從“濕透”兩個字,讀者可以悟出,主人公尋夢不成,已經踱到甲板上,伫立很久。他不顧漫天的飛雪,凝視着“漠漠”密布的陰雲,聽任身上的木綿襖被雪水浸透。他何以這樣出神呢?

  “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結尾表明,他陷入了深沉的愁思。直到終篇,才畫龍點睛地道破了“愁”和“雪”。明明是作者──主人公在愁思,他卻憑空拈出一個“都道”來,假托别人來說。表面上是先抑後揚,也就是先借他人把自己放到了最愁的,“無人愁似我”的境地,再後轉來,拉出幻想中的愁雪的梅花來作伴,似乎是自己的境地還不是唯一最可悲的。實際上是愁話淡說,聊以

自慰。句中把“愁似我”的句子成分加以颠倒,再重複使用,用意也在加強上述“抑揚”的效果。最後一句“有梅花,似我愁”尤其是表現了作者的豐富的想象力和灑脫的胸襟的神來之筆。梅花這一高潔的形象,還使讀者聯想到作者在宋亡之後,以有爲之年隐居不仕的經曆,進而從他那故作放達的語調中,感覺到他萦繞于懷的,似乎有比阻雪更深的愁苦,阻雪也許不過是一劑觸媒吧?

  全詞流動自然。以發問取頭,未待回答,卻已氣勢淩人。詞中後多用短句,使節奏感極強,音響較爲清越。全詞以抒情爲主,借景抒情,情景融合,氣宇軒昂。結尾用“雪”字才點出文眼,是作者故意使然,蓋讓人讀起來一氣貫注也。古人評論蔣捷的詞,曾說它:“語語纖巧,字字妍倩”(毛晉語),又說它“洗煉缜密,語多創獲”(劉熙載語)。從這首《梅花引》看來,他們确實是道出了它的清妍之美。

創作背景

  南宋滅亡後,詞人便開始了颠沛流離的逃亡生活,時間轉眼到了冬天,詞人乘舟沿荊溪而行,或者是離家外出,或者是從外地返回家鄉,途中爲雪所阻,泊舟荒野,空寂無聊,懷舊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寫了這首詞,描述當時的心境。

作者簡介

蔣捷(生卒年不詳),字勝欲,號竹山,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先世爲

宜興巨族,鹹淳十年(1274)進士。南宋亡,深懷亡國之痛,隐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其氣節爲時人所重。長于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并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發故國之思、山河之恸 、風格多樣,而以悲涼清俊、蕭寥疏爽爲主。尤以造語奇巧之作,在宋季詞壇上獨标一格,有《竹山詞》1卷,收入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疆村叢書》本;又《竹山詞》2卷,收入涉園景宋元明詞續刊本。

出自宋代蒋捷的《梅花引·荆溪阻雪》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译文及注释

译文白鸥栖落水滨,默然地望着我,好似在问:夜泊溪畔是被风雪所阻,不得以停泊;还是无所去处,情愿留下?如若是自愿,又为了何事眉头紧锁?夜风袭来,掀起舱帘,吹得舱内灯火闪烁。孤处江舟,只有身影为伴,对着孤影,不禁怀念起与旧友欢聚和悠游的情景。昔日一同悠游的旧友,今日在哪里?回想当时,楼外一片盎然春色,相携漫步锦簇的花丛中。湖中绿波荡漾,系舟在堤边的柳树下。梦啊,梦啊,让我在梦中重温一下旧游。可是在梦中却难寻旧游,只有眼前的寒水空自流。舱外飞雪漫天,凝望浓密的阴云,任凭飞雪落在身上,浸透了棉衣。都说没有人的忧愁,有我这般深沉,今夜,雪中的梅花,一身素白,忧愁似我。这首词在清冷的画面中,将深深的忧愁与热烈的回忆交织在一起,如随想曲一样自由潇洒。

注释身留:被雪所阻,被迫不能动身而羁留下来。心留:自己心里情愿留下。旧游:指昔日漫游的伴友与游时

时的情景。漠漠:浓密。黄云:指昏黄的天色。高适曾有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木棉裘:棉衣。

赏析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留”指乐意羁留,“身留”是出于被迫。途中遇雪,不能航行,泊舟岸边,自然不是“心留”。词人起笔突兀,出示幻象以虚写实。他落笔不写风雪和溪流,而写泊舟经过,立意较为翻新,下面继续让白鸥发问:“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锁眉头”以形示情。白鸥是词人寄托心情的意象。问者之意,借白鸥说出,婉深而鲜明。此谓托物言人也。作者阻雪的心情通过白鸥表达的,但白鹭的心情也和作者恰恰相反,白鹭也非作者化身。白鹭惯于生活在风雪之中,激流之上。而作者却是迫于“身留”。作者描写白鸥,是深化意境。

  “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由舟内到舟外,逐次展示境况的寒冷凄清。傍晚时分,冷风拍打着帘幕,把灯火撩拨得跳荡不已,光晕连同我的影子,都在摇曳着。孤独冷清的境地,情不自禁地想起昔日的游伴来。

  下阙紧接上阙结局,问道:“旧游旧游今在否?花柳楼,月下舟。”游伴啊游伴,你可还健在?忆起结伴而游,感到非常欢乐自在!花丛旁的小楼,柳荫之下的轻舟,都如梦幻般地地消逝了

。“梦也梦也”,我在梦中重温旧日的欢欣。冷风、寒水、黄云、白雪,使我片刻也不得安宁,但连那木棉(即棉花)裘都湿透了,怎能让人入眠。梦已了,“梦不到,寒水空流”,“寒水空流”在空虚绝望的心境中,蕴含一丝怪之意思。词人怀远之情,如荆溪流水那样悠悠难尽。风雪漫天,令人愁苦万分。“都道无人愁似我”,孤舟黑夜唯灯与影相伴,有谁来说这样的话?况是“都道”,这些人从何而来?“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极写天气寒冷。梅花有着傲雪的精神,在冬天凌寒而放,但雪是如此之大,天气是如此之冷,梅花啊,你能受得住么?是否象我一样,浸透在愁苦之中。

  全词流动自然。以发问取头,未待回答,却已气势凌人。词中后多用短句,使节奏感极强,音响较为清越。全词以抒情为主,借景抒情,情景融合,气宇轩昂。结尾用“雪”字才点出文眼,是作者故意使然,盖让人读起来一气贯注也。难怪清代词评家刘熙载曾评蒋捷词为“长短句之长城”,是推崇备至。

赏析

  荆溪(在今江苏南部)是作者蒋捷的家乡,可谓词人行踪的一个见证。他曾多次经此乘舟外行或归家,而这首《梅花引》正是他在途中为雪困,孤寂无聊之际,心有所感而写成的词作,以表达当时的惆怅情怀。词中以悠扬的

节奏、活泼的笔调,在冷清的画面上,织进了热烈的回忆和洒脱的情趣;在淡淡的哀愁中,展示了一个清妍潇洒的艺术境界。它即兴抒情,旋律自由又富于幻想,吟诵起来,给人的感受,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随想曲。清代词评家刘熙载对此词推崇备至,曾称之为“长短句之长城”。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留”指乐意羁留,“身留”是出于被迫。词的起笔就很不落俗。既没有描绘雪景,又没有直叙受阻,而是幻想出一只拟人化的白鸥来设问。白鸥栖息水滨,形象飘逸,出现在荆溪泊舟的背景中,显得十分和谐。这里借助白鸥,构思已属新颖,而它的问法,尤为巧妙。它将孤舟主人的停泊究竟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这个问题,极其简明地用“是身留,是心留”来概括。第一步先作一个选择式的询问,第二步紧接着又用“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来反问。似乎它已经看出苗头,但仍避免作出判断。这种表现方法,较之作者在《喜迁莺·金村阻风》中,“风涛如此,被闲鸥诮我,君行良苦”的写法,虽然同样都借助了白鸥,却显得更俏皮而又有迂回之趣。这样,一起笔就用空灵的笔墨,虚笔侧写,揭示了孤舟受阻这一题旨,还为通篇的结构──时而写“身留”,时而写心未留──提供了线索。

  “风

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这几句,承上文,写身留,描绘了孤舟中的冷清。在笔法上,从前面的虚笔侧写,转为实笔正写。作者发挥了炼字的功夫,通过“拍”字、“舞”字,写出了寒风吹袭下,舱帘掀打和灯焰闪烁的动态突出了一个“冷”字;又用“对”字、“闲”字,刻划了他对着缄默的身影孤寂地发愣的静态,突出了一个“孤”字。在这一动一静之中,渲染了冷清寂寞的气氛。又用“冷清清”一句,予以点破,兼指环境和心境。人们在孤寂的时候,往往会自然地怀念起旧日的朋友。正是这种孤舟夜泊的境遇,促使主人公追念起昔日同友人的欢聚,因而逗引出“忆旧游”的思绪。

  这首词中的过片以“旧游旧游今在否”这句内心独白,遥承起笔中对主人公并非“心留”的提示,同上片的“忆旧游”相衔接,具体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随着怀念旧友的思绪,作者把笔墨挥洒开去,以“花外楼,柳下舟”两句,揭出了同眼前的冷清相对照的另一番境界。句中在“花”“柳”这两个娇艳字眼儿的点染下;再现了与故友同游的美好回忆:在春意盎然的花红柳绿之中,他们乘舟荡漾、楼台逗留。这个“柳下舟”的“舟”字,同起笔中的“泊孤舟”相呼应,表明主人公的这一回忆,是由于“泊孤舟”的

冷清所引起的。写到这里,作者突然调转笔锋,写出了“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三句,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折,把刚刚荡开去的境界忽地又收拢回来。原来是,美好的回忆,引来他寻梦的渴望,而一再地努力入梦却没有成功。句中“梦也梦也”的重叠,就表现了他寻梦的努力。好梦难寻,终于重新坠入冷清的现实──只见荆溪寒水空自流。这一跌一荡的笔下波澜,反映了主人公翻腾的思绪,也通过鲜明的对比,进一步揭示了他被迫滞留中的惆怅心情。

  “漠漠黄云,湿透木绵裘”两句,再次回到了对“身留”的描写。从“湿透”两个字,读者可以悟出,主人公寻梦不成,已经踱到甲板上,伫立很久。他不顾漫天的飞雪,凝视着“漠漠”密布的阴云,听任身上的木绵袄被雪水浸透。他何以这样出神呢?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结尾表明,他陷入了深沉的愁思。直到终篇,才画龙点睛地道破了“愁”和“雪”。明明是作者──主人公在愁思,他却凭空拈出一个“都道”来,假托别人来说。表面上是先抑后扬,也就是先借他人把自己放到了最愁的,“无人愁似我”的境地,再后转来,拉出幻想中的愁雪的梅花来作伴,似乎是自己的境地还不是唯一最可悲的。实际上是愁话淡说,聊以

自慰。句中把“愁似我”的句子成分加以颠倒,再重复使用,用意也在加强上述“抑扬”的效果。最后一句“有梅花,似我愁”尤其是表现了作者的丰富的想象力和洒脱的胸襟的神来之笔。梅花这一高洁的形象,还使读者联想到作者在宋亡之后,以有为之年隐居不仕的经历,进而从他那故作放达的语调中,感觉到他萦绕于怀的,似乎有比阻雪更深的愁苦,阻雪也许不过是一剂触媒吧?

  全词流动自然。以发问取头,未待回答,却已气势凌人。词中后多用短句,使节奏感极强,音响较为清越。全词以抒情为主,借景抒情,情景融合,气宇轩昂。结尾用“雪”字才点出文眼,是作者故意使然,盖让人读起来一气贯注也。古人评论蒋捷的词,曾说它:“语语纤巧,字字妍倩”(毛晋语),又说它“洗炼缜密,语多创获”(刘熙载语)。从这首《梅花引》看来,他们确实是道出了它的清妍之美。

创作背景

  南宋灭亡后,词人便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时间转眼到了冬天,词人乘舟沿荆溪而行,或者是离家外出,或者是从外地返回家乡,途中为雪所阻,泊舟荒野,空寂无聊,怀旧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了这首词,描述当时的心境。

作者简介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

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疆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103883.html

上一篇: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洲。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 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的《采桑子·年年才到花时候》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不肯开晴,误却寻花陌上人。今朝报道天晴也,花已成尘。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赏析  “年年才到花

    •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白的《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

    •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

    • 帘中女儿惜春莫,愁绪满怀无处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

    • 西风月落城乌起。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天仙子·渌水亭秋夜》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难睡。西风月落城乌起。译文及注释译文池塘水波清澈,金色月亮倒映

    • 夸而有节,饰而不诬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文心雕龙·夸饰》解释:夸张而有分寸,修饰而不捏造。

    •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先秦的《大雅·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雍雍在宫,肃

    • 中情既款款,然后克密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繁钦的《定情诗》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道殷勤?约指

    • 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贺的《黄家洞》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黑幡三点铜鼓鸣,高作猿啼摇箭箙。彩巾缠踍幅半斜,溪头簇队映葛花。山潭晚雾吟白鼍,竹蛇飞蠹射金沙。闲驱竹马

    •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白的《秋夕旅怀》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